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撰文论述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特殊意义和显著特征

2020年11月25日 17:08:30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是说新语

  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是千百年来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心中的渴望。然而,消除贫困是个普遍的难题,需要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制度和治理能力的保障。

  中共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走遍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亲自谋划和指挥脱贫攻坚战,全面论述了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战略任务、工作格局、政治保障、科学方法等战略问题,系统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原则问题,深入阐述了“两个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六个坚持”等实践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凉山州考察脱贫攻坚,看望慰问彝族群众。图为总书记在节列俄阿木家中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火塘边,共谋精准脱贫之策。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纵观我国扶贫减贫的奋斗历程,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显著的特征。

  它确立了决胜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果断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定,作出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不久前闭幕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宣布,“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它面临了空前的困难

  进入决胜阶段的脱贫,集中了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脱贫任务,集中了“三农”建设乃至治国理政中长期面临的难点和顽疾,时间紧、范围广、事项多,攻坚克难的任务特别艰巨,对思想观念和治理能力提出极大挑战。

  它贯彻了严格的要求

  脱贫攻坚战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了“精准”的要求,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确立了脱贫攻坚的思想和工作原则。按照这个要求,相关政策制定中更加注重可行性和规范性,政策执行更加严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工作作风更加务实,监督活动全面开展,有效地保证了脱贫质量和效益。

  1988年,我国建立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贵州毕节试验区,民进参加了这一扶贫共建项目,在统一战线扶贫工作大格局中开展定点扶贫。经过多年努力,当地30年累计减贫594万人,森林覆盖率也大幅提高,呈现出一派生态美、百姓富的景象。 图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新貌。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它体现了深层的关怀

  脱贫攻坚面向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生活保障问题。同时,把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机结合,强调激发内生动力,把扶志扶智作为重要任务,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改善生活的能力。

  它汇聚了广泛的力量

  中共中央把脱贫攻坚放在“三农”工作、城乡和区域融合发展的大局中谋划,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统筹推进,构建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大格局,带领各级党政部门和干部,调动参政党组织、社会各方和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服务协同配合的合力,东西南北中相互协作、乡村城镇全面结对、市民村民互帮互助,发扬了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展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守望相助的强大凝聚力。

  它创造了全面的成就

  在实现脱贫目标任务的过程中,各地创造了大量脱贫致富的经验,极大增强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信心,全面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有效引导了乡村社会风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多内容详见蔡达峰文章《在脱贫攻坚中增进共识、发挥作用》

  (策划:蔡春玲 赵雁)

标签 -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