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这些实证中华文明的新发现

2021年03月28日 20:23:50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是说新语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朱熹园时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2021年3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快来一起在欣赏这些新发现中深刻理解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吧。

  浙江余姚市

  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井头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三七市村,临近河姆渡、田螺山遗址,2013年发现,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750平方米。

  井头山遗址的年代为距今8300至7800年,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沿海最早的贝丘遗址。遗址内发现大量极具海洋特色的动植物遗存,以及灰坑、食物储藏坑、密集贝壳堆积之上的烧土堆、树根和器物加工、食物处理场所等生活遗迹。动物遗存中最多的是以蚶、牡蛎、海螺、蛤、蛏为主的海生贝壳,还发现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400多件器物。

  井头山遗址出土的海生贝壳。(图片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大量海生贝壳的发现展现出沿海先民对海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表明余姚、宁波乃至浙江沿海地区是中国海洋文化发源的重点区域。考古发现为探索中国海洋文化的起源提供了详实的实物资料,对探索距今8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生产、生活状态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西太平洋地区南岛语族发源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案例。专家认为,考古发掘表明余姚、宁波乃至浙江沿海地区是中国海洋文化发源的重点区域。

  河南巩义市

  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南岸双槐树村南台地上。经过多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确认遗址现存面积约117万平方米。聚落结构布局基本清晰,发现大型的祭祀坑、窖藏坑、陶窑、房址等文化遗迹,出土遗物丰富。

  双槐树遗址出土的彩陶罐。(图片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其中,大型中心居址建筑前两道围墙及两处错位布置的门道和加厚围墙的设计,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应是中国古代最早瓮城的雏形。该遗址发现的三重环壕,曲度一致,时代相叠,互不打破,工程量巨大,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一定的人文理念。

  墓葬区内发现的夯土祭台遗迹,系仰韶文化遗址的首次发现,为开展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在祭祀制度方面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新材料。专家认为,从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分析,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郑洛地区这一聚落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湖北武汉市

  郭元咀商周遗址

  郭元咀遗址位于鲁台山北麓、滠水东岸之台地上,遗址以商代至春秋时期文化遗存为主。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郭元咀遗址的西北部进行了持续性发掘,发掘面积约1120平方米。

  本次发掘出土了大量与铸铜有关的遗迹和遗物,是长江中游地区近年保存最为完好、内涵最为丰富的商代铸铜遗址。发现的各类铜渣、陶范、坩埚壁碎块及炉基表明,遗址中至少包含精炼粗铜、熔炼合金与陶块范浇铸三类冶金生产活动。结合遗址中广泛发现的沙层等遗迹现象,初步确定了与熔炼、浇铸环节有关的手工业操作链。

  郭元咀遗址出土的陶器。(图片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实验室分析工作初步揭示了洹北时期长江中游地区铸铜技术与中原都邑的密切关联,对探讨地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宁夏彭阳县

  姚河塬西周遗址

  姚河塬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姚河村北部。从2017年5月发现该遗址后就持续开展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确认遗址面积约86万平方米,东西长约1000、南北宽800余米。其中曲尺形的壕沟和南北走向的墙体将姚河塬遗址分为内城和外城两个部分。

  姚河塬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图片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瓷器、象牙器等珍贵文物,以及甲骨文为代表的特殊文化产品,都显示其与中原分封的诸侯国性质一致,表明西周王朝对西部疆域的管理与东方地区一样,采用的也是分封诸侯、藩屏王室模式。

  专家指出,姚河塬遗址的考古发掘对了解西周国家的政治格局、周王朝与西北边陲地区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随着该遗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拓展中国早期文明的综合研究,同时对研究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过程与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尉犁县

  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巴州尉犁县境内的荒漠地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烽燧。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的牛皮铠甲残片。(图片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出土遗物种类丰富,包含大量珍贵的纸文书、木牍。这批木牍、纸文书是近年新疆考古发掘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资料。文书内容丰富,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许多内容为国内首次考古发现。其中军事文书数量最多,内容详细记录了与孔雀河沿线烽燧有关的军镇、守捉、烽铺馆驿等各级军事设施名称,文书显示出各级军事机构正常运行,并通过“符帖牒状”“计会交牌”等方式传递军情和政令,并对该地实施着有效戍守管理。

  专家指出,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发掘实证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统治,填补了历史文献关于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下军镇防御体系记载的空白,为了解大唐西域军镇镇防体系、唐代军事制度、边塞军事生活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青海都兰县

  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热水墓群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1982年考古发现并得名。2018血渭一号墓是热水墓群乃至青藏高原上发现的布局最完整、结构最清晰、形制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之一,是热水墓群考古研究的重要发现,也是中国古代陵墓制度考古的重大发现。

  热水墓群出土的遗物。(图片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该墓葬为木石结构多室墓,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其中发现的墓园祭祀建筑、殉牲坑、五神殿的墓室结构、壁画、彩棺,还有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等,为研究唐(吐蕃)时期热水地区的葬制葬俗及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交流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地上墓园建筑、棺床,以及主墓室东西两壁用涂红彩的斗栱构件装饰,这些元素带有明显中原文化特征;以及墓葬出土的木结构建筑模型、五色石、大量中原的丝织物,都充分证明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及影响力,反映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考古工作,用事实回击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各种歪曲污蔑,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综合自人民网、科技日报、中国历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等。)

  (策划:高天鼎 柴潇凡)

标签 -
网站编辑 -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