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奉献 逐梦蓝天

——写在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70周年之际

2021年04月17日 12:48:28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周国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航空工业要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8年10月20日,在对AG600飞机水上首飞的贺电中,总书记要求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为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总书记的指示批示,精准定位了航空工业在建设航空强国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对我们以何种精神状态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8年10月20日AG600水上首飞成功。(岳书华/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我国航空工业是在党的直接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成立伊始就注入了红色基因,确立了航空报国的初心。70年来,我国航空工业不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孕育、发展、传承了以对党忠诚、为国奉献、勇于创新、接续奋斗、蓝天逐梦为核心元素的航空报国精神,构筑起航空人的精神谱系,为实现航空强国目标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

  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初期,根据党中央命令,来自五湖四海的干部、技术人员、产业工人、高校学生汇聚成第一批新中国航空人,他们以巨大的政治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投入航空工业建设,在生产、生活、技术条件都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一批骨干航空制造企业拔地而起,不仅胜利完成了抗美援朝飞机修理任务,而且实现了从维修飞机到制造飞机的重大转折。航空工业建设首战告捷,用雄辩的事实向世界证明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所蕴含的强大力量。

  哈尔滨飞机厂(现哈飞公司)地处哈尔滨平房区,建厂初期一片荒凉,到处是断壁残垣,荆棘丛生。为了建厂需要,首批军工战士清理地面、平整地基,用草帘遮挡门窗,在水泥地面上铺上木板杂草席地而睡。(航空工业老照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航空三线建设,党中央一声令下,来自上海、天津、北京、哈尔滨、沈阳等地区的数万名航空人立即打点行装、踏上征程,“好人好马上三线”,以高度的政治热情,配合施工部队和民工,风餐露宿,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修桥铺路,寻水源、架电线,建工厂,历经艰辛,排除万难,终于在荒地上、沟壑里、山洞中建起了一排排厂房,一个个科研设施,安装了一台台机器设备,新建了一大批航空工厂和科研单位,极大完善了航空工业在全国的布局,也有力促进了三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直到现在,他们中的许多人与子孙后代仍然扎根三线,继续投身于航空工业的建设发展。

  1965年航空工业三线建设中,贵州飞机厂建厂工地现场。(航空工业老照片)

  1965年航空三线建设过程中,在基建之余,一幅幅飞机图样就是在这样的困难条件设计出来的。(航空工业老照片)

  为祖国设计制造飞机,是航空人的使命所系。以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等为杰出代表的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奠基者、开拓者,在航空科研、飞机设计技术和管理体系建设、设计队伍培养等方面呕心沥血、夙兴夜寐。徐舜寿,新中国成立后参与组建航空工业,担任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主任设计师、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技术副所长,参与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大型飞机设计所并担任总设计师,领导和主持了五六十年代我国主要的飞机型号设计工作。他走南闯北,工作多次调动,但他说“只要让我为祖国搞飞机,到哪儿都行”,被航空人尊为新中国飞机设计“一代宗师”。

  从左到右依次为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

  我国著名飞机结构强度专家冯钟越,牵头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强度实验室,组织领导了水轰五、运七、运八、运十等型号全机静力试验,主持研制成功第一个航空结构分析程序系统,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51岁就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的姐姐、作家冯宗璞挥泪写下散文《哭小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

  作为徐舜寿、黄志千等亲自培养出来的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中的杰出代表,顾诵芬是中国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他1951年参加工作,其成长历程正是新中国航空工业自立自强的生动写照。在早期飞机仿制中,顾诵芬就深切地感受到,“仿制而不自行设计,就等于命根子在人家手里,自己没有任何主动权”。为此,他潜心钻研技术,为设计飞机执著奋斗,取得了卓越成就。1977年,针对歼8飞机试飞中出现严重侧滑、抬头、振动现象,且地面试验不能找到原因的情况,顾诵芬在不具备空勤身体条件的情况下,瞒着家人,三次搭乘歼教6飞机上天,与歼8飞机等速飞行,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恶心、头晕、浑身无力和大汗淋漓,从不同高度、不同速度、不同方位,观察和拍摄歼8飞机飞行流线流场,最终找到了原因,解决了问题,促进歼8飞机研制成功。顾诵芬用毕生的奋斗和成就,书写了航空报国的精彩华章,并为我国航空工业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飞机设计师。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 (岳书华/摄)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的吴大观同志,参与新中国航空工业组建,担任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室的主任设计师,并长期在发动机技术领导岗位工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把紧张工作作为最大幸福,把攻关胜利作为最大快乐,把研制出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作为最大心愿,每天工作12小时,不知疲倦。他在笔记本上写道“什么时候拿出你们的产品来献给党?”,“看不到我国自行研制的发动机,我死不瞑目!”他先后主持多型航空发动机研制,我国第一台喷气式发动机、第一台涡扇发动机、第一个发动机试验基地、第一个发动机高空试验台等,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对年轻人言传身教、耐心指导,要求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离开一线后他退而不休,继续做研究、提建议。在临终前几天,他还在同来病房探望他的老同事谈论发动机,检讨说自己做得很不够,强调要按科学规律办事,加强预先研究。从1963年开始,他每月多缴100元党费,后来改为每年多缴四五千元,连续46年多缴党费11万多元。去世时留下遗嘱,将10万元积蓄作为最后一次党费。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吴大观(中国航空报社供图)

  以徐舜寿、吴大观、冯钟越、顾诵芬等为代表的爱党爱国、品德高尚、事业有成的航空工业奠基者,不仅开创了新中国的航空事业,而且塑造了航空报国的魂魄。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我国舰载战斗机歼15的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同志,长期满负荷工作,劳心劳力,恪尽职守、不负重托,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光荣任务。当2012年11月25日歼15首次舰上起降成功,实现重大研制节点后,罗阳却突发急性心脏病,因公殉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英年早逝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损失;要很好地总结和宣传罗阳同志的先进事迹,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罗阳大学毕业就投身航空事业,他常讲“航空报国是使命,不是荣誉”。他在笔记中写到“实现胆大包天的目标,需要有献身精神,付出真实的努力”。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像罗阳同志这样的案例,在航空工业系统并不鲜见。歼10战斗机研制现场总指挥、成飞公司总经理杨宝树同志,某型空空导弹研制现场总指挥、空空导弹院院长董秉印同志,歼轰7“飞豹”歼击轰炸机副总设计师龚鑫茂同志等,他们同罗阳同志一样,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铮铮誓言。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原歼15舰载机现场总指挥罗阳。图为2012年11月罗阳在“辽宁号”航母上执行任务时的照片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卢刚/摄)

  还有千千万万的航空人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同志,先后参与歼9战斗机预研和歼10战斗机研制,为自主研制出我国第三代战斗机付出了全部心血和智慧。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之后,宋文骢把自己的生日改在了这一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朱鹏/摄)

  试飞是发现新研飞机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测试其是否能达到设计(极限)指标的高风险科研环节。一型新机往往需要试飞几百乃至几千个起落,并解决所有发现的技术问题,才能设计定型。长期以来,以黄炳新、李中华、邹延龄、梁万俊等为杰出代表的试飞员,以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精湛的试飞技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在试飞这个高风险的“刀尖”上跳舞,在“鬼门关”口与死神搏斗,把每一型飞机的性能飞出极限、飞到成功。试飞英雄黄炳新在歼轰7“飞豹”试飞中垂尾方向舵已经飞掉、飞机难以控制的情况下,驾机安全返场,创造了试飞奇迹。试飞英雄李中华在歼10飞机定型试飞中,以大无畏的精神,完成低空大表速、最大过载和最大迎角等高风险试飞科目,创造了中国试飞的多项“第一”,把歼10飞机飞向成功。在运8系列飞机试飞中,试飞英雄邹延龄在外国飞行员知难而退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带领机组胜利完成了运8飞机“大吨位失速特性”高风险试飞科目,打破了只有外国试飞员才能飞该科目的“神话”,尔后带领机组背水一战,胜利完成了“发动机空中停车再起动”高风险试飞科目。空军特级试飞员梁万俊在“枭龙”飞机试飞中遭遇发动机停车的重大险情,但他英勇驾机返航,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无动力迫降本场成功的奇迹。

  多年来,在这个充满风险的事业中,也有一批英雄的试飞员英勇牺牲。在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烈士公墓里,就有十多位试飞英烈长眠于此,他们的英魂将永驻祖国的蓝天之上。

  从左到右依次为试飞英雄黄炳新、李中华、邹延龄(岳书华/摄)

  降落伞是关乎空降兵生命安全和战场胜败的特殊装备,一型新伞的研制往往需要经过几十次、几百次乃至上千次的真人试跳来获取试验数据、发现和解决技术问题。南京宏光降落伞公司以李军为首的试跳团队,也是航空科研“刀尖上的舞者”。他们牢记“一具伞就是一条生命”,本着对装备建设极端负责的态度,以身试险,无数次从高空纵身而下;面对毫无预兆的特情险情,他们沉着应对,数度与死神擦肩而过;面对日常化的骨折、韧带断裂、脚踝骨裂等伤疾和腰部、颈椎受伤等试跳员的“职业病”,他们无怨无悔、笃定前行,通过试跳验证,确保交付部队的每型空降装备都安全可靠、万无一失。在运20大型运输机空降空投科研中,李军带领着试跳团队一年出差200多天,踏遍高原雪山、戈壁荒漠,刷新我国空降空投多个纪录,成功完成科研任务。他们以青春丈量蓝天,以忠诚直面风险,用生命为我国空降空投事业护航。2020年,李军团队荣获第14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英雄无畏奖”,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的刀尖舞者”。

  李军和他的英勇的降落伞试跳团队,最前者为李军。(中国航空报社图片)

  在航空工业战线上,技术工人作为人数最多的群体,在平凡岗位上刻苦钻研、拼搏奋战,为航空事业默默奉献,涌现出以鲁宏勋、薛莹、方文墨等为杰出代表的大国工匠,在航空报国的舞台上书写了精彩人生。

  “60后”鲁宏勋,在空空导弹研究院几十年如一日,成长为国内数控加工领域的著名专家,先后设计和制造了上百台(套)工装夹具,编制了数以千计的数控加工程序,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为导弹研制作出重要贡献,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担任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以来,他带领中国选手蝉联了第43-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先后为单位培养出国家和省部级技术能手50多名。

  “70后”航二代薛莹,19岁进入西飞公司,在转包生产领域深耕数十载,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深刻把握用户需求,严格质量要求,工作精益求精,她带领的“波音737-700垂尾前缘班”因产品质量精良而获得波音公司免检,整个团队被波音授予“用户满意员工”荣誉证书,她个人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当选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她带领的“薛莹班”也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巾帼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80后”航三代方文墨,是沈飞公司的一名钳工,他刻苦钻研、善于创新,创造出了以“0.00068毫米加工公差”的“文墨精度”,被誉为“全国最好的钳工”,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70多项全国和省、市荣誉称号,两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方文墨班”、“方文墨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沈飞公司青年成才、技术创新、安全生产、攻坚克难的一面旗帜。

  从左到右依次为鲁宏勋、薛莹、方文墨。(中国航空报社供图)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是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共同的价值取向。除了先进典型人物之外,航空工业战线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奋斗者。他们中有为科研生产忙得没时间谈恋爱的年轻人,有白发苍苍还老当益壮的老同志,有孩子出生时自己还在“火线”战斗的父亲,有没时间陪孩子过生日的父母,有父母重病乃至去世也不能回家尽孝的子女……他们共同汇成了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群英谱,夯实了航空工业发展的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航空人深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的鼓舞和鞭策,奋力推进航空强国伟大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根植于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发展史,进一步把航空报国精神具象化,成为学习弘扬航空报国精神的重要课题。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在集团内部广泛开展航空报国精神学习研讨,将其放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格局中去认识、理解、把握和贯彻,将“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确立为集团的初心使命,将“忠诚奉献,逐梦蓝天”作为航空报国精神内涵的具体表述,在集团内引起强烈共鸣。在航空科研生产现场,党旗与国旗相映成辉,“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条幅高挂,“罗阳青年突击队”“吴大观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全场,推动军机民机、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等发展连续实现重大跨越。

  航空报国精神成为航空科研生产一线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图为南昌洪都公司“猎鹰”L-15科研生产现场。(中国航空报社供图)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催生伟大事业。航空报国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航空工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征程中,航空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凝聚起更为磅礴的力量,坚决担当建设航空强国的神圣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把航空人对党和祖国的忠诚镌刻在蓝天之上。

  (作者: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党建文宣部部长)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