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廉洁奉公、以人格力量赢得民心的精神坐标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1-10-22 17:32:15

  “廉洁奉公,就是保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光荣传统,从不以功臣自居,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图享受,守纪律、讲规矩,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应有的道德风范。”

  2021年6月29日,在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功勋党员为党和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深情礼赞他们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202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这是“七一勋章”获得者集体乘坐礼宾车,由国宾护卫队护卫前往人民大会堂。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摄

  “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广大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就能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负党和人民的期待。让我们向功勋党员学习,学习他们廉洁奉公的道德风范。致敬,向最闪亮的星!

  一

  廉洁从政,秉公用权,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周永开在家中阅读书籍(2021年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摄

  1984年,四川办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反腐大案,原达县地区罐头厂厂长李作乾被依法查办。

  头衔很多的李作乾,是当时达县的“能人”。但在群众面前,他却嚣张跋扈、欺男霸女。

  “我们入党为了什么?处理不了,我宁可不当这个纪委书记!”时任达县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的周永开拍案而起。在周永开的坚持下,达县纪委查清了李作乾违纪违法的相关事实,将其一举扳倒。

  常青之道,贵在自胜。干伟大的事,必须要有“铁打的人”。

  在新疆伊宁县温亚尔镇布力开村,买买提江·吾买尔(中)一家人在聊天(2021年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摄

  2006年,新疆伊宁县布力开村出现个别干部违规操作、将集体土地低价承包给关系户的情况。因身体原因休假多年的买买提江·吾买尔重新回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后,迅速带领村党支部依法处理了涉事干部,并将集体土地重新公开竞标承包出去。

  “村党支部是党最基层的组织,代表着党的形象,一碗水端平了,群众才会更信任党、追随党。”买买提江·吾买尔说。

  二

  廉洁,不仅在工作作风,也在生活作风。

  20多年前,在安徽合肥的长江路上,人们总能见到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蹬着一辆自行车上班下班。

  2021年6月12日,李宏塔在家中书房读书,墙上挂着祖父李大钊和祖母赵纫兰的相片。新华社记者 周牧/摄

  他的名字叫李宏塔,时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同志的孙子。

  虽然身居高位,但李宏塔一家人在一套冬冷夏热的两居室里一住就是16年。

  这样一个淡泊的人,面对人民群众时却最热心。农村里有村民房子漏雨,福利院老人被子太薄,低保户过年时饺子没着落……件件小事,李宏塔全都放在心上,想尽办法帮忙解决。

  “给老百姓多办实事、好事最合我意。”李宏塔说。

  三

  艰苦朴素、公而忘私,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跨越山海,依旧昂扬。

  1981年,刘贵今在肯尼亚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段驻外经历。5年时间里,他只休假回过一次国。赴任时,刘贵今的儿子才三岁,哭着要爸爸妈妈。任满回国,孩子已经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时任中国驻南非大使刘贵今向南非总统姆贝基递交国书(2001年摄)。新华社发

  1991年,时任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参赞的刘贵今亲身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政权交替。兵荒马乱中,一颗流弹打碎了刘贵今房间的玻璃,再偏一点就会击中他的头部。那段时间里,食物短缺、缺水断电,刘贵今作为临时代办和其他同事坚持留下继续工作,吃着妻子托人带来的咸鸭蛋,就算一顿“美餐”。

  如今,再谈到那些艰苦的岁月,刘贵今却是一笑带过。

  以俭修身、以俭兴业。

  2011年6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电影《秋之白华》新闻发布会上,瞿独伊展示父亲瞿秋白送给母亲杨之华的“秋之白华”印章。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1950年3月,瞿独伊和丈夫李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驻外记者,到莫斯科建立新华社记者站。

  有一次去拜访苏联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瞿独伊和李何冒着大雨前往,衣服、鞋子全湿透了。对方问,为什么没配车?两人的解释很简单:新中国刚成立,一切力量都放在建设上,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

  在莫斯科期间,瞿独伊和李何身兼数职,既当记者,也当通讯员,还要当打字员、翻译……

  四

  只有感受到肩上的担子,体悟到内心的责任,才能站稳人民立场,始终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黄大发沿着修建在绝壁上的“大发渠”巡查(2018年8月1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摄

  走进大山深处的贵州遵义团结村,远远望去,一条蜿蜒的水渠穿行在绝壁之上,为周边群众输送着生命之水。

  这条水渠,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大发渠”。正是在老支书黄大发的带领下,村民们硬是在悬崖峭壁之间挖出了一条近10公里的“天渠”。

  1993年,水渠工程进行到异常险峻的擦耳岩,垂直高度300多米,放炮十分危险。黄大发第一个站出来,带着几名党员上到山顶,腰间系上绳子,顺着石壁慢慢下探……

  五

  守纪律、讲规矩,不以功臣自居、不计个人得失,榜样的力量闪耀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魏德友在萨尔布拉克草原上放牧巡边(2021年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摄

  人迹罕至的中哈边境,萨尔布拉克草原牛羊成群,这是81岁的魏德友生活了57年的地方。

  57年来,魏德友和妻子扎根在草原深处,边放牧、边戍边,总里程达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5圈,成为中哈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57年里,魏德友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管控区内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这也是他“这辈子最自豪的事”。2017年,魏德友的女儿辞去山东的工作,接过了父亲的牧鞭,成为他的接班人。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当天,魏德友最后一个走上授勋台。

  “你们是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的动情话语,是“七一勋章”获得者们为这个时代留下的最伟大注脚。

  更多内容详见:新华社记者文章《致敬,向最闪亮的星!

  (策划:何雯雯)

标签 -
网站编辑 - 徐辉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