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认识这项工作中的“同”与“异”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1-11-10 18:01:36

  在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问题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把握好“同”与“异”的关系,通篇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这四个关系,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是管总的,对其他关系起着引领作用。

  “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内,有块1951年立下的民族团结誓词碑,上面刻有当时多位民族代表立誓后,用汉语、傣语、拉祜语写下的签名,这块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图为建碑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哈尼族老人方有富讲述团结碑的历史。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摄

  要正确把握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重要原则。有同无异,没必要强调共同体;有异无同,形成不了共同体。离开了共同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从谈起;忽略了差异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难以做起。各民族的差异性将长期存在,尊重、包容差异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同时也要认识到,共同性是主导,是方向、前提和根本,差异性不能削弱和危害共同性。保护差异是需要的,差异性丰富多彩,共同体才能展示出包容性和活力,但不能固化强化差异性中落后的、影响民族进步的因素。

  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调整民族工作中的偏差,搞清楚哪些方面必须“同”,哪些方面可以“异”。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高度认同,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上不能有差异。同时,要尊重差异性,注意对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在中华文化百花园里绽放光彩。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群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差异,既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面向汉族和东中部地区,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纠正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全面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水平。

  详见尤权同志文章《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科学指引》

  (策划:岳劲松 审核:李艳玲)

标签 -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