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提供高质量保险供给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1-11-25 21:11:49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展望目标,保险业也要从发展中国家水平迈向发达国家水平。而目前我国的保险深度为4.5%、保险密度为455美元,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深度9.9%、密度4695美元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人均收入与生活品质将大幅提升,在生产生活保障方面将有更高期盼、更高需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现实差距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要求提升我国保险行业发展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这为保险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才能不断提升人民保险的温度,做到人民的需求在哪里,保险产品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保险服务。

  找准保险服务重点难点

  当下,乡村振兴、智慧交通、健康养老、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领域,对保险的新需求十分迫切。比如:

  乡村振兴中,广大农民对于农产品成本、价格方面的保障需求日益提高,而我国农业保险还主要以“保成本”为主,传统的三大主粮作物保险平均保额不到总成本的一半,保险赔偿远远低于成本,弥补不了市场价格波动损失,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的需求。同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都需要保险业发挥应有作用。

  在智慧交通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交通安全保障的需求发生新变化。这就要求传统以车为本的车辆保险向以人为本的出行交通保险转型升级。

  在健康养老方面,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6亿,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超过1.8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数量巨大的老龄人口最关心的是“养老钱”从哪来、“生了病”如何看、“没人照料”怎么办。对这些紧迫的现实需求,保险保障仍相对滞后,商业健康险赔付仅占全国医疗总支出的4%,群众医疗自付比例为27.7%;第三支柱养老险和长期护理险还在起步阶段,养老年金保险收入仅占人身险的2.1%,养老保障成为保险业在满足群众需求方面的最大短板之一。

  在服务绿色环保方面,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追求和期盼不断提升,广大企业对低碳转型的风险保障需求不断升级,都需要保险业来保障和助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央高度重视核心前沿技术研发,需要保险业从风险保障与融资两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广大创业创新群体以及各类新兴产业和科技企业,在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环节亟须风险保障。

  在服务社会治理方面,如何发挥社会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小区电梯维护、食品安全保障、校园安全保障、医患纠纷化解等,这些都对引入保险机制助力优化完善公共服务提出新需求。

  推进保险各领域供给改善

  面对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保险业各业务各领域需要加快转型发展、优化结构,为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高质量保险供给。比如:

  在财产保险领域,推动农业保险从保一产向保三产、从保一农向保三农转变;积极发展巨灾保险,加强与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合作,更好发挥保险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的作用;加快推动传统车险升级为智慧车险;与各级政府合作发展“城市保”、“乡村保”、“城镇保”、“综治保”等治理保险,在服务群众需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人寿保险领域,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培育高水平销售队伍,使销售人员成为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温暖群众的专家和伙伴,为人民群众提供差异化、多层次的长期保障型产品。

  在健康保险领域,全面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加强“健康保险+健康管理”深度融合,构建专业化健康险商业模式,建立贯通产业链的大健康运营服务平台,践行保险为大众健康服务的新使命。

  在养老保险领域,积极参与第二支柱建设,加快推动专属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试点,按照“支付有保险、看病有医院、养老有社区”思路推进多层次养老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颐养生活。

  在境外保险领域,围绕服务各类外贸经营、“走出去”企业和员工的风险保障需求,完善海外保险体系,布局建设境外服务网络,增强全球风险管理能力。

  在再保险领域,充分发挥全球风险分散和保险创新引领功能,完善市场化、国际化的风险管理和分散机制,深度推动保险供给结构升级。

  了解更多,点击阅读: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党委《做有温度的人民保险

  (策划:刘名美)

标签 -
网站编辑 - 徐辉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