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储备,储什么、谁来储、怎么储、如何用?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2-05-28 21:03:35

  我国是大国,必须具备同大国地位相符的国家储备实力和应急能力。

  经过不懈奋斗,我国储备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与新发展阶段维护国家安全和防范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需要相比,与保障初级产品供给的使命任务相比,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主要表现为:国家储备综合实力还需增强,责任体系有待健全,管理运行尚待完善,支持保障政策仍需强化等。

  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科学确定品类规模为政策基点,以健全责任体系为基础,以创新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为关键,切实增强国家储备基础和实力。

  优化储备品种结构,解决“储什么”的问题

  健全需求研判和生成机制,统筹考虑国家安全、防风险需要、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聚焦国计民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关键领域,优化储备品种、规模和结构布局,有增有减、有保有压,提升储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合理区分不同储备品种的功能定位、保障策略,综合考虑峰值需求和必要备份、适度冗余等因素,科学确定储备规模。

  根据储备物资品类特点,结合生产、消费、贸易、交通运输及潜在风险、灾害分布等,统筹优化储备物资储存区域布局,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储备体系,解决“谁来储”的问题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多元互补,健全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增强全社会安全发展韧性。

  坚持分级分类施策,优化中央和地方储备的协同保障,中央政府储备聚焦事关全局和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主要防范化解全局性、系统性和跨区域供应风险;地方政府储备作为防范化解本地区局部突发事件的“关键防线”,重在保障生活必需,突出因地制宜、实用管用、快速响应、直达基层。

  健全落实制度政策,支持相关生产、流通企业和产品用户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基础上,合理增加商业储备规模。

  产能储备是接续力量,在重点领域谋划预备渠道、备份系统,与实物储备形成梯度配置和协同耦合,有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完善制度机制,解决“怎么储”的问题

  坚持“大储备”和“一盘棋”观念,遵循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强化部门协同和政策统筹,发挥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数字赋能、创新驱动作用。

  完善中央和地方储备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区域内储备合作机制,加强储备跨区域协同保障。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创新政府储备管理模式,健全常态化轮换机制,确保常储常新。

  根据增强储备实力的需要,突出储备设施功能综合化、保障基地化、布局网络化、管理智能化,持续优化完善储备设施网络。

  建设一批综合性国家储备基地,改造提升储备仓储能力,强化集散中转和综合保障功能。

  改进路径方法,解决“如何用”的问题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探索完善国家储备市场调节机制,充分运用储备吞吐,配合实施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来稳定经济运行。

  注重国家储备设施和社会资源的统筹使用,适应优化完善布局和多样化任务的需要。

  瞄准精准化高效率目标,强化调运投送,完善储备调用动用预案,实行分级动用,明确各级各类储备动用权限、先后顺序、品种数量和回补途径。

  完善统一国家储备数据库,建设一体化管理平台和智能系统,加快储备数字化发展。

  强化精准高效投送保障能力,健全运输枢纽体系和末端配送网络,构建一体化投放保障模式。

  管好用好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资源,切实完善应急配送和供应“最后一公里”,实现“都市区1小时送达、周边城市3小时送达、城市群5小时送达”目标。

  详见:中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文章《完善国家储备体系 保障初级产品供给》

  (策划:侯亚景 审核:吴强 王兆斌)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