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个庄严承诺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2-06-27 15:09:56

  “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一路走来,初心不改,贫困群众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的牵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最坚定的信念、最深厚的感情致力于脱贫攻坚,为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引领打赢脱贫攻坚战,兑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如今,中国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乡村振兴如火如荼,老乡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依然放不下。

  2022年1月26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严寒来到山西省临汾市。

  下党乡位于闽东大山深处,是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最边远的山乡。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开启了下党乡摆脱贫困的历史进程。图为2022年2月拍摄的下党乡雪景。福建日报供图

  “我今天到山西来,主要是关心去年灾情对大家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看了你们村,新建的房子质量很好,补贴也到位,老百姓家里年货备得足,很有年味,我心里有了底。”

  风雪中的足迹,铭刻着最深的牵挂。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一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

  “要看就要真看,看真贫”。真挚的话语饱含着总书记对于贫困现状的担忧和兑现承诺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盘腿坐在老乡家的炕上,同乡亲手拉手,详细询问生活上的困难,并鼓励大家:“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向绝对贫困宣战。

  从塞北高原到乌蒙山区,从秦岭腹地到湘西大山,从南疆绿洲到林海雪原,从城市社区到革命老区,他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在泱泱大国领航者心中,“人民”二字的分量永远最重。七年插队生活,他最大心愿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在河北正定,他甘冒风险也要摘掉“高产穷县”帽子;在福建宁德,他探索“弱鸟先飞”的脱贫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坦露心迹:“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

  地处秦巴山区南麓的重庆市开州区、巫溪县,与湖北神农架林区毗邻,素有“天然药库”的美誉,是全国中药材生产重点区县。目前,以“开州木香”、“巫溪独活”等为品牌的道地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两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这是2022年4月28日拍摄的重庆市巫溪县兰英乡西安村,村内种植有大片的太白贝母、独活等中药材。 新华社记者 黄伟/摄

  一诺千金,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职责使命——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考察慰问。在当地村民吉木子洛老阿妈家,总书记同当地干部群众展开了一场温暖的“火塘对话”。

  “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共产党给老百姓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为了这个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不停歇的脚步丈量着贫困角落,考察调研了20多个贫困村。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进村入户,访贫问苦,看看群众锅里煮的,摸摸床上盖的,嘘寒问暖,体贴入微。

  为了这个承诺,脱贫攻坚战的每个重要节点和重大关头,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召开7次脱贫攻坚座谈会,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每年在全国两会同代表委员共商脱贫攻坚大计。

  为了这个承诺,党和国家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宁肯少上几个大项目,也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

  一诺千金,是对历史负责任的勇气担当——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宁夏西海固地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宁夏调研对口帮扶工作,作出了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将西海固不宜生存地区的贫困群众“吊庄”搬迁到银川河套平原待开发的地区,建设新家园,并亲自命名为“闽宁村”。2002年,闽宁村发展成闽宁镇。经过20多年不懈苦干,当年的“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图为2022年5月15日拍摄的闽宁镇原隆村。中新社发 袁宏彦/摄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一诺千金,是党领导人民的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

  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集中精锐力量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一诺千金,是实现伟大复兴的矢志不渝——

  2019年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面对脱贫攻坚倒计时显示屏,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外客人的解释简明而坚定:“我们的脱贫按小时、按分秒计算。”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初心、恒心、决心和信心。

  最坚定的信心来自最深的牵挂,更来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自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来自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

  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省市县各层面结对帮扶,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和人民军队等都积极行动,开展定点扶贫,所有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都有帮扶单位。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形成了伟大脱贫攻坚精神。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2020年新年贺词中的这段话,激动人心。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千年梦想,今朝梦圆。

  “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

  更多内容请见2022年第12期《求是》杂志新华社记者文章《最深的牵挂》。

  (策划:孙珉)

标签 -
网站编辑 - 曾嘉雯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8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