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建设者们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2-07-05 10:03:33

  “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

  58年前,南粤大地上,万人建设大军就是喊着这个豪迈的口号,奋战在石马河畔,在缺乏机械设备、缺少先进技术支撑的艰苦条件下,用一年时间建成6座拦河坝、8级抽水泵站、17座大型闸门,将东江水从海拔2米提升至46米,沿着83公里新建成的东深供水工程,翻山越岭,一路欢歌,奔腾入港,终结了香港严重缺水的惨痛历史。

  1964年2月20日,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正式动工。工程建设之初,施工缺乏机械设备,缺少先进技术支撑,主要靠人力完成,万人建设大军凭着“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豪情壮志,仅一年时间就完成工程,让满载祖国深情厚谊的东江水奔腾入港,终结了香港严重缺水的惨痛历史。图为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工地。广东省水利厅供图

  从那时起,半个多世纪以来,英勇顽强的一代代东深供水人用智慧和坚韧,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书写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祖国、心系同胞,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不畏艰苦、甘于付出的华彩篇章。

  原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的王书铨被抽调参与东深供水首期工程建设时只有28岁,他所在的旗岭闸坝工地非常荒凉,吃住都在油毛毡搭的工棚里,睡的是大通铺,工作时间大部分都是24小时三班倒。有一次,他在工地上加班到凌晨5点,不满一岁的孩子发烧了也顾不上,妻子只能自己背着孩子走两个小时去医院看病。

  同样28岁的方洁仪刚刚与恋人确定关系,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她和恋人整整一年都没有见过一次面、通过一次信。尽管如此,方洁仪仍然认为这是她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东深供水工程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无怨无悔!”

  图为东深供水工程技术设计人员工作场景。这一伟大工程奇迹,就是在这样的简易工棚里设计出来的。广东省水利厅供图

  1990年大学毕业的严振瑞,参与的第一项重要设计工作便与东深供水三期扩建工程有关。工作任务繁重,长年不能回家。有一次,严振瑞回家探亲,女儿的小伙伴约她出去玩,她一脸认真地说:“我不去了,我家来亲戚了。”“谁来了呀?”“我爸爸来了!”看着女儿迷惑的眼神和稚嫩的脸庞,严振瑞的眼泪夺眶而出:女儿竟然把爸爸当成了亲戚。

  几代东深供水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一大批矢志进取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工程建设中,还有人付出了宝贵生命。

  1964年11月3日,强台风突袭,原广东工学院大四学生罗家强在施工中不慎从近7米高闸墩工作桥上跌落,生命永远定格在23岁,把青春岁月最重要的那篇论文,写在了东深供水的伟大工程上。

  1993年3月的一天,在深圳水库通往香港的一处山体施工时,持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的“牛叔”张国华突发脑溢血不幸离世,时年57岁。

  被大家亲切地叫作“珪叔”的李玉珪,2000年退休后返聘担任改造工程的设计总工程师,2011年7月的一天,因过度劳累突发心梗,倒在了调研途中,时年69岁。

  ……

  为改善和保障东深供水水质,广东省于1998年建成全球最大的源水预处理工程——生物硝化工程,日处理规模达400万吨。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供图

  一条生命线,几代家国情。年过八旬的黄惠棠,将自己的大半生献给了东深供水工程。他1964年参加了首期工程建设,并全程参与了东深供水工程一至三期扩建工程建设和管理。他的两个儿子在参加工作时都选择了东深供水工程,大儿媳也是东深供水人。在对港供水生命线上,像这样的父子兵、夫妻档还有很多。他们德业相继,精神相传,拳拳赤子,家国情深。

  对工程的日常守护,也是考验东深供水人的一大难题。由于东深供水工程采用了很多国际先进进口设备,使得检修成为难题。粤海水务公司维修部的孙思广和他所在的检修团队刻苦钻研,历时15年摸索出一套检修工艺。这套“独门绝技”最终被国外原厂专家认可,成为同类大型水泵检修的标准工艺。

  更多内容详见中共广东省委文章《建设和守护香港供水生命线的光荣团队》

  (策划:蔡春玲 审核:李艳玲)

标签 -
网站编辑 - 徐辉冠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0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