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物见证中华文明创新发展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2-07-26 15:22:5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创新是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永恒主题。《周易·系辞上传》中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认为宇宙间最大的原理就是,一切都在发展变化着,世界是一个生生不息、日化日新的过程,新陈代谢永不停息。

  《礼记·大学》引述古代经典说:“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就是说,无论对民族还是个人,都不能不尽心竭力地创造新的,改革旧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所有这些,都反映出中华先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创新进取的精神气质。

  图为北宋时期的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河南博物院供图 牛爱红/摄

  北宋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1987年出土于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通体施天蓝釉,足端露胎,腹部刻有花叶纹,整器布满开片。在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它是唯一一件完整的天蓝釉器物,而且是极为少见的刻花作品。“天下宋瓷,汝窑为魁。”在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中,汝窑位居魁首。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李苦禅曾说,“天下博物馆,无汝(瓷)者,难称尽善尽美也”。目前所知道的汝官窑瓷器传世数量不足百件,且多为历代以来的收藏品,发掘器物极少。

  二里头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西南9公里外的伊洛河故道北沿(今洛河之南),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二里头遗址是探索中国早期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夏文化、夏商王朝纪年及其分界的关键性遗址。图为二里头文化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饰,牌饰的兽面纹开创了后代商周青铜器兽面纹母题的先河。 国家文物局供图

  瓷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夏晚期的二里头遗址已经发现有原始瓷器,郑州商城出土的商早期原始青瓷以高岭土为胎,用人工配制的石灰釉施在器表及口沿内,光亮透明,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质地坚硬,已经具备瓷器的基本特质。在此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练泥、制胎、施釉技术,完善窑炉结构,发明新的装烧工具,扩大产量、提高质量,使得中国的瓷器制造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壮大。北宋晚期的汝窑瓷器,创造性地以玛瑙为原料入釉,在烧制时采用满釉支钉烧,尽可能用釉将瓷胎完全包裹,胎骨为灰白色,深浅不一,也被称为“香灰胎”。汝窑瓷器造型大气简约、优雅端庄,胎质细腻,釉色如春水般柔静典雅,釉汁莹润若堆脂,有“似玉非玉”之美誉,体现了宋代大道至简、温润宁静的审美情趣。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都是一个绵延不断、接续推进的过程,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过程。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文明生生不息、革故鼎新,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显示出旺盛的创造力、极强的凝聚力和博大的胸怀。

  更多精彩,详见:《中原文物见证中华文明》

  (策划:魏天舒)

标签 -
网站编辑 - 曾嘉雯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64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