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春风育桃李

来源:求是网 作者:求是杂志社调研组 2023-04-29 08:20:46

  四月的首都师范大学,玉兰绽放,青春洋溢。

  4月26日下午,走进学生活动中心“求是书屋”,几十位年轻学子正围坐在长桌旁,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颖老师的领学下,集体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学生们时不时提问交流,现场研学氛围活跃。

  “新学活论坛”是学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中心举办的,每月组织1—2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理论学习沙龙、读书会、时政研讨等方式,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这项活动已经坚持了十多年。

  图为青年学子在集体研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首都师范大学供图

  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举措。“近些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彻于立德树人的方方面面,专门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从2020年开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该课程。这门课为必修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负责,调动全校资源,配备最强师资。我们就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青年前进方向,引领当代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砥砺奋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党委书记孟繁华告诉调研组。

  “首都师范大学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先后出台《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围绕‘主力军’、‘主战场’和‘主渠道’三大核心要素,从专业、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整体统筹和系统谋划,将‘课程思政’覆盖到所有课程、所有教师,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校长方复全介绍。

  学校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并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主任,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在原有“领航班主任”、“专任班主任”的工作基础上,又设立了“第一班主任”。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选优引进专职教师。五年来新进思政课教师23人,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人数达65人,其中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8人,涌现出一批学科领军人物和学术拔尖人才,思政课教师队伍得到加强。

  图为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繁华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思政班“第一班主任”,带领班级同学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首都师范大学供图

  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推门”听思政课,暗访检验思政课授课效果。“在一次上课过程中有同学举手问问题,我很诧异本科生里面还有这么大岁数的同学,考虑到在课堂上不方便问,就先回答了问题。下课后本想找‘该同学’再深入交流一下,发现已离开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校领导推门听课的。”青年教师李基礼告诉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

  “马院着力加强教学改革创新,采用专题式教学,发挥各教师研究的特点优长,把理论讲深讲透;加强集体备课会,及时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学内容;立足北京丰富红色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党史中的北京’系列微党课等,丰富教学内容;与各院系、学工口密切配合,开展实践教学,回应现实关切。比如,在国际文化学院大力支持下,开设了‘百位大使谈外交’课程,邀请了17位我国前驻外大使及专家主讲习近平外交思想,效果特别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永福说。

  长江学者王淑芹教授讲授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她擅长运用深厚的伦理学原理来讲授人生观、价值观,“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运用人生阅历和现实洞察力来解读社会,高扬美德与法治的力量,为学生释疑解惑,给他们以智慧的启迪和德性的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怀柔区道德坑村,曾经是解放战争时期冀热察军区后方医院所在地,挽救过无数英勇战士,也汇集了地方独有的红色底蕴。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红色资源传承推广”实践团师生赴道德坑村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熏陶,深化了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认识,也增强了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202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向研究生李笑川感受颇深。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宣讲团,深入街道社区、中学等单位,用青春话语传播党的声音,累计宣讲百余场,听众过万人;成立实践团,赴祖国各地寻访红色记忆,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血脉,融入成长成才;成立研究会,开展“大视野 微观察”社会调研项目,深入10余省份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学生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获得体验、受到教育。

  图为学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宣讲比赛。首都师范大学供图

  通过接续努力奋斗,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市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精尖学科、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基地,以及北京市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北京市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校,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本科专业分别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很好,我现在手头有四个工作选择。”即将毕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黄恩浩笑着告诉调研组。

  谈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招生就业,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臧强深有感触,“学院学生由以前的100多人增加到目前近800人。招生分数逐年上升,报考的学生越来越多,基本上都是第一志愿。2023年本科生转专业全校有30多名其他专业学生申请转入马院。马院学生签约率和实际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

  党的二十大提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孟繁华书记表示,首都师范大学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四有”好老师和新时代“大先生”的神圣职责。我们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以高质量发展的师范教育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采写:李飞 魏天舒 审核:祝念峰 监制:于波)

标签 -
网站编辑 - 王慧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79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