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艺力量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3-07-28 11:10: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蕴含着人类文明进步所依赖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人类文明好似百花齐放的园地,又如百舸争流的江河,其发展道路是开放的、宽阔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而长盛不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始终保持对外来文化的尊重、吸纳、融合。佛教产生于古印度,汉代传入中国后,在同我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融合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更是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深刻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进一步彰显出中华文明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精神气质。 

  图为围绕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创排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亮相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视频截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图

  文明之美集中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之中。文艺既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上,中国音乐、绘画、文学等都曾通过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而得到发展。现代以来,我国文艺和世界文艺的交流互鉴更加丰富。鲁迅、梅兰芳、徐悲鸿等文学艺术大师都是文艺交流互鉴的践行者、推动者和引领者。白话文、芭蕾舞、管弦乐、油画、电影、话剧、摄影等,都是借鉴国外又进行民族创造的成果,代表了外来文化本土化的成功案例。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的芭蕾舞、电影等对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文艺对世界文艺的学习借鉴更加广泛,从中受益良多,很多年轻人喜爱的街舞、说唱表演等艺术形式,兴起于国外,传入中国后,拓宽了我国文艺创作的思路和视野,推动了中国文艺的创新发展。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做到洋为中用、开拓创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才能不断开辟艺术创造的新境界,让我国文艺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更强大的感召力。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文明推进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如何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发展模式,探索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关乎人类命运和文明进程的重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等历史迷思,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国际社会希望解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渴望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文艺是世界语言,文艺交流是世界感知中国的心灵通道。优秀的文艺作品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民族特性、审美精神,表达着中国文化对自然、对世界、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有效载体。今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习近平总书记邀其共赏一曲《高山流水》,就蕴含着中国人对知音文化的精神追求。《流浪地球》系列之所以在全球引起关注,就是因为其以电影语言表达了中华文明的家国情怀,传递了中国人对人性和生命的理解,用“中国式科幻”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担当和世界意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用艺术的独特方式让各国人民在审美过程中加深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感知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更多精彩,详见中国文联党组文章《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文艺高峰的行动指南》

  (策划:魏天舒)

标签 - 人类命运,文艺交流,中国式现代化,文艺作品
网站编辑 - 汤宝兰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77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