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马建堂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4-03-09 10:30:34

两会访谈|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马建堂

  编者按:两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为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开辟的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开创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部署。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求是网记者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建堂。

  求是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哪些丰富内涵?

  马建堂委员:

  党领导人民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

  物质文明上,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同时,推动世界力量对比出现“东升西降”的变化。

  政治文明上,我国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

  精神文明上,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文明上,我国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

  生态文明上,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破解了发展与保护难题,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之,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积累和发展的基础上,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展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新路径,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日益展现出巨大优越性。

  求是网记者: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世界的发展进步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马建堂委员: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世界发展进步,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为人类文明增添了新内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继承弘扬中华民族兼济天下、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上述元素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当代中华文明,不仅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而且赋予人类文明新的价值内涵。

  二是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伟大成果。无论世界社会主义处于高潮还是低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想、矢志不渝,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进一步彰显,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

  三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求是网记者:

  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深化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认识?

  马建堂委员:

  党的二十大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强调了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是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是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实际上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维度:经济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现代化的本质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现代信息社会发展演变的进程。其中,生产力水平大幅跃进、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是经济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也是现代化的经济基础。要实现党在本世纪上半叶的目标任务,就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高质量发展。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经济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基本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了人民,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伟业,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增进人的福祉,提高人的素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取得标志成就:人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祉大幅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素养、道德水平、技能水平不断提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2022年15个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数据来看,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算术平均值为23291美元。我国距离中等发达国家目前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黎海华 审核:吴强 监制:王兆斌)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芯蕊 张盼 审核 - 王兆斌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086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