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开放包容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4-05-24 10:31:2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文艺为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而奋斗的征途上,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是一座继往开来的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献,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真理光辉。从扬帆起航到乘风破浪,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的这十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坚强有力的指引下,文化被注入全新的能量,绽放出巨大的活力,正在为这个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民族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与凝聚力,正在为世界重新描绘中华文化的绚烂图景,正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8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在系列配套人文交流活动中,一部由金砖五国联拍联播的纪录片《历史照亮未来——我的博物馆故事》登陆国际媒体。图为该纪录片海报。中国文联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民众之间,“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优秀的文艺作品属于全人类,可以超越文明、文化、语言的分隔,让人们领会世界的参差多态,体认人类共同的价值和情感。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事业中,新时代文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是中国故事精彩纷呈、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的十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世界各国人民热切希望了解中国。在中国作协举办的历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作家与世界各地的朋友倾心畅谈,文学无远弗届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天涯原是比邻。中国文联通过举办“今日中国”艺术周、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等活动,“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不断密切中外艺术家的交流交往,向世界推介中国文艺的优秀作品。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成为中外电影人和中国观众欢聚交流的盛大平台。

  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剧、网络文学、图书等纷纷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现新时代的中国风采。网络文学的大规模“出海” 赢得了大量国外读者,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年轻人走上了网文写作的道路,全球化的产业融合成为网络文学发展的新趋势。从电影到电视剧,从动漫到微短剧,以文艺作品为桥梁与窗口,我们更加有效地与世界各国的公众分享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分享中华文化的光芒和中国经验的智慧,分享我们对人类共同生活的承担和梦想。当我们通过文艺的桥梁走向彼此的心灵深处,相互的凝视将唤起我们感知不同文明的愿望,这其中包含着对他者的理解、对自身新的发现和肯定、对世界之广大的感知、对人类生活多样性的包容,以及身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沉的同情和爱,这些永远是值得向往和珍视的美德。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新时代文艺以自信的态度汲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艺术家带着他们的作品走向世界各国的同时,中国也始终热情地接纳世界各国文学艺术的优秀作品。歌德从他对中国文学的阅读中产生了“世界文学”的理想,新时代的中国作家艺术家们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披襟当风、兼收并蓄,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满怀自信地承担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全人类的文化责任。

  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光荣使命,新时代文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伟大的中华文明绵延阔大,岁月长新。中华文化如日月之行、如星汉灿烂,召唤和凝聚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引领着我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强认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在中华民族走过的漫漫长路上,文学和艺术始终伴随着我们,诗书继世,弦歌不辍,这是文明的光,是文化的灯火,是让我们相亲相认、共同前行的炽热血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新时代文艺担负起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神圣使命。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前方海阔天空、气象万千。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高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火炬,与党和人民一道前进,为我们的民族开辟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更多精彩,详见《求是》2024年第10期铁凝同志文章《歌以咏志 星汉灿烂》

  (策划:魏天舒)

标签 -
网站编辑 - 汤宝兰 张盼 审核 - 李达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5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