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我们时代的文艺答卷

2019年04月05日 10:33:57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张炯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作重要讲话。同志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年,结合自己经验心得,谈他对讲话中“坚持与时代同步伐”的理解与体认。

  ——编 者

  核心阅读

  作家艺术家不但要从细节上去把握时代特色,更要从宏观上去认识时代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趋势,把握时代走向,从而建构美好远大的艺术理想。不能只看到“小环境”看不到“大时代”,不能只见杯水风波不见大江大河的奔流

  只有自觉站在民族历史使命的高度,从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心声出发,从各条战线齐心奋斗的火热现实里提炼时代精神,表现时代风尚,才能使作品产生推动和鼓舞时代前进的思想正能量,为时代奏响开拓美好未来的前进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号召大家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思考文学与时代关系这一重要命题进一步指明方向,也鼓舞作家艺术家继续扎根时代、深植时代,通过自己的文艺创造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交出我们这一时代的文艺答卷。

  文艺反映时代,也反作用于时代

  文艺与时代的关系,往往体现为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每个时代都意味着一定时空人类社会的历史变动,其中包含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包含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的变化,也包含人们社会关系、思想情感的变化。这些时代变化都会反映到文艺创作中。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认识到“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这是基于朴素唯物论的文艺观。它揭示文艺扎根于一定的历史时代,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必然与一定时代的特点及其历史趋势相联系。

  但我们知道,意识不仅反映存在,还反作用于存在,因为人作为意识的主体具有能动性。文艺家基于自己的主体能动性,基于自己的社会理想、审美理想以及受其支配的情感,通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背后的精神内涵,能够感染读者和观众,进而影响他们改造世界的行为。进步的文艺因其高度思想性、情感爱憎和艺术魅力成为鼓舞和推动时代前进的力量,反之,思想内容腐朽、逆反现实趋势的文艺,也会产生阻碍时代前进的作用。承认文艺不仅反映时代,也反作用于时代,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这一论断,就是以辩证唯物史观阐释文艺与时代的关系,牢固建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坚实土壤。

  文艺反作用于现实,还尤其体现在文艺勇于面对并且回答时代课题。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是当时中国社会最突出的时代课题;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反对侵略的爱国主义成为全民族凝神聚力的所在;改革开放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奋进成为社会共识。与之相应,纵览中国现当代文艺,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和茅盾的《林家铺子》《子夜》代表五四作家对时代问题的有力回应;而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乐曲《黄河大合唱》则成为高扬爱国精神,动员全民抗战的嘹亮号角;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等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文学”对于新时期改革的推动作用,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可以说,近百年我国文艺中的优秀作品,无不对时代课题作出自己的响亮回答,鼓舞一代又一代读者大众参与历史、创造历史。

  认清时代主流,把握时代精神

  面对壮阔时代和多彩世界,要想观察时代现象、摸清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走向,绝非易事。对作家艺术家来说,首先应该清楚,认识时代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掌握科学世界观,坚持正确价值立场,与人民群众一道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扩大生活视野和知识视野,才可能逐步深化对时代的认识。

  其次,作家艺术家不但要从细节上去把握时代特色,更要从宏观上去认识时代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趋势,把握时代走向,从而建构美好远大的艺术理想。不能只看到“小环境”看不到“大时代”,不能只见杯水风波不见大江大河的奔流。今天,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稳步推进的同时也面临新挑战。作家艺术家身处其中,要明确在作品中歌颂什么揭露什么,通过褒扬针砭推动社会进步。

  认识时代、书写时代,还尤其需要作家艺术家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把握和提炼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既是时代本质和历史趋势的体现,也是先进世界观和人民立场的体现,是广大群众对时代课题的思索和回应。文艺工作者如何站在正确的世界观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看待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理解时代精神,攀登时代思想高度,必然成为创作面临的头等重要的问题。只有自觉站在我们民族历史使命的高度,从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心声出发,从各条战线齐心奋斗的火热现实里,提炼时代精神,表现时代风尚,才能使作品产生推动和鼓舞时代前进的思想正能量,为时代奏响开拓美好未来的前进号角。

  以理想之光,引领社会向善

  文学艺术绝非一面被动反映现实的镜子。相反,它总以自己的理想之光,以最能代表思想高度的时代精神,以独特的审美选择和审美创造,散发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人前行。文艺之所以能够担当时代前进的号角,跟先进文艺拥有这样的理想、燃烧着这样的精神火光分不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人们把文艺作品称作“生活教科书”并非无因。文艺是人类创造的审美意识形态,而美与真善又是分不开的。虽然存在形式的美,但完整的艺术形象总体现真善美的统一。哪怕是对于假恶丑的揭露与批判,也体现着作家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的光照。包括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讲求诚信、忠心爱国、公平正义等在内的道德伦理,为何能传承几千年而不褪色?其要义就在于与人为善,引人向善。文艺的魅力同样与向上向善的价值分不开,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这是文艺的永恒价值。

  文艺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虽然多种多样,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多种多样,不同作品都因文艺家的审美创造而产生精神力量,但是深究起来,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往往都是那些具有精神正能量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趋势的英模人物形象。从董存瑞、杨子荣到林道静,从向秀丽到雷锋、王进喜,从钱学森、邓稼先到黄大年,英模人物是推动和引领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他们无私忘我的爱国精神、工作精神,为实现人类进步理想的英勇牺牲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永远是我们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精神力量。他们的形象理应得到文艺工作者的充分关注和大力塑造。从文艺与时代的关系来看,从文艺引人向上向善的功能来看,今天的文艺创作应该努力挖掘创造出更多当代英模艺术典型,“用明德引领风尚”,让熠熠生辉的艺术形象铭刻我们的时代精神,点亮我们的精神世界。

  关于文艺与时代的关系,中外许多文艺家都有精辟论述。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自己愿意充当“法国社会的书记员”,“活在民族之中的大诗人,就应该总括这些民族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应该成为他们的时代化身才是”,俄国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说过,“只有那些在强大而蓬勃的思想影响之下,只有能够满足时代迫切要求的文学倾向,才能得到灿烂的发展”,等等。这些都说明文艺既要反映时代的现实,又要超越时代的现实。今天,我们迎来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我们文艺工作者应正确认识文艺与时代的关系,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艺术理想,积极响应“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号召,拿出更多艺术精品献给人民和这个伟大的时代。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标签 - 时代精神,历史变动,审美意识形态,质文,文论家
网站编辑 - 孙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