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风生水起

2019年10月17日 13:54:54
来源: 《中国报道》 作者: 何亚非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新中国外交70年走过的不平凡之路,我们深刻体会到:无论是共和国成立初期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还是70年代末中国决心改革开放拥抱全球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涉及全球治理的新思想、新方案,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包括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建立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鲜明体现了中国始终坚定支持、维护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边主义理念和框架。

  中国外交在世界格局重大变化和全球治理急流变局中引领方向,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把握主流,在激烈复杂大国博弈中维护利益,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

  中国外交70年的成就与经验表明,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公平正义是中国外交的信念、互利共赢是中国外交的追求、多边主义是中国外交的坚守。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

  中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多年遭受西方制裁和封锁,外交“一边倒”和“以苏划线”情况突出。即便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依然坚持以独立自主为外交的指导思想,一直没有变化。

  非常值得自豪的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刚登上世界舞台的新中国就积极倡议,并经过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体现了亚非地区各国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而团结合作、共同斗争的崇高思想和愿望,成为国际公认的以多边主义渠道、通过政治谈判处理不同意识形态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关系的基石。

  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部事务等原则始终贯穿于新中国70年的外交理论和实践。中国支持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坚持以事务本身的是非曲直作为形势判断和政策决策的依据。在联合国事务中,中国以“不结盟+中国”“77国集团+中国”等模式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密切,为发展中国家奔走呼号。

  1972年,中国领导人敏锐洞察国际局势的变化,抓住时机,在重返联合国的同时,重新打开与美国交往的大门,中国的战略环境迅速转变,为中国随后的改革开放、与西方各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是中国外交坚持独立自主、始终以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来制定外交政策的典型案例。

  中国外交始终信奉公平正义、

  大小国家一律平等

  中国外交始终信奉公平正义、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世界事务需要各国共同商量,不能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

  在联合国日内瓦人权委员会(现为人权理事会)上,面对西方国家的无理攻击和抹黑,中国不仅坚定地捍卫自身利益,坚持正确的人权观,把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重要位置,而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主持公平正义,经常为弱小的发展中国家说话。笔者在日内瓦任职期间,斯里兰卡因为处理“猛虎”组织而遭受美国和欧盟国家的围攻,缅甸也因为国内政策陷入同样的遭遇,是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和亚洲、非洲国家施以援手,多次击退西方国家提出的无理提案。

  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支持和参与逐年扩大。现在中国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对维和行动经费的贡献位居第二,超过10%。在安理会授权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采取军事和强制性行动时,中国的投票始终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坚持联合国的行动需要征得当事国和所在地区组织的同意和参与,不能把个别国家的意志强加于人,更不能容许安理会成为这些国家干预别国事务的工具和“橡皮图章”。中国外交的原则坚定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欢迎。

  互利共赢支撑起中国日益拓展的

  国际合作“大伞”

  中国外交积极进取,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巩固有利的国际环境,其中互利共赢是中国经济外交的基本信念,支撑起中国日益拓展的国际合作“大伞”。

  许多人错误地以为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是“闭关锁国”,与外界交往甚少。实际上,新中国70年的对外政策总体倾向于开放,虽然基于不同时期内外形势,开放程度和方向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1978年,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投身全球化,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生产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全面融入、坚定支持以联合国体系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迅速成为全球生产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动世界和平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球化的核心要素是互利共赢,旨在形成全球货物、服务和资本市场,各国都能从中受益。互利共赢一直是中国坚定的信念,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合作,无论是“南北合作”,还是“南南合作”,不管是提供商品,还是进行投资、输出资本,都是双赢、多赢的,而绝不是“我赢你输、你赢我输”的零和游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体现的就是这种相互帮助、相互补充、利益共享的互利共赢信念。

  中国主张和支持的经济全球化与西方国家“中心—边缘”的全球化模式是有很大区别的,根本原因也在于理念的异同。经济全球化越深入发展,合作理念的差异就越凸现。美国特朗普政府以“美国第一”为口号,以牺牲规则为基础的全球治理体系为代价,保护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驱动“身份政治”、绑架国家治理,已经从国内政治延伸到对外战略。现在美国无视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关系,不惜对华发动“贸易战”,已经给两国经济利益造成伤害。而中国在做好斗争准备的同时,依然坚持以谈判寻求解决贸易摩擦,依据的就是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

  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是

  中国外交70年的坚守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的发言权逐步增加,担负的责任也随之增大。中国外交不相信、也不赞同单边主义和“我行我素”的单边行动,历来主张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冲突和矛盾,充分利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系来推进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治理。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进行一系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即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积极推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发展议程加油打气,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多边主义已经融入中国外交的方方面面。

  最为醒目的例子是,2008年以来中国对二十国集团(G20)的全身心投入和巨大贡献,不仅与其他成员一起力挽狂澜,阻止了世界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还积极推动G20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倡导大国经济金融政策的协调。虽然,G20由于地缘政治沉渣泛起遭遇一些挫折,但经济全球化和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

  建立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使中国外交如鱼得水,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中国倡导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拓展了与各类大国的关系,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化,全面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

  70年,中国大国外交风生水起。中国今后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全球治理注入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案,推动新的国际秩序逐步成型。

  作者为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外交部原副部长

  (《中国报道》2019年10月刊)

标签 - 大国博弈,人权理事会,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