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走向科学

——重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019年11月27日 11:13:13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蒋茜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系统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全书用凝练而通俗的语言分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思想轨迹,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原理进行了详尽阐述。这部著作被马克思誉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也被列宁称为是“每个觉悟的工人必读的书籍”。写作的时代背景

  这部著作是恩格斯于19世纪70年代后期所写。当时的资本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有了快速的发展,资本主义逐步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与此同时,国际工人运动也产生新的需求。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纷纷建立了工人阶级政党,迫切需要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然而,这一时期,很多错误思潮却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扩散传播。最突出的是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欧根·杜林,他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向马克思主义发起攻击。基于此,为了帮助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解决思想上的混乱,宣传普及科学社会主义,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从1876年到1878年间,恩格斯写下了一部长篇著作《反杜林论》。1880年,应法国工人活动家保尔·拉法格的请求,恩格斯把《反杜林论》“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摘选出来改编成了一本通俗的著作,于1880年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名在法国发表。1883年出版德文版时,书名改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

  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首先追溯了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即空想社会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历史地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了早期无产者自发反抗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恩格斯指出,“伴随着一个还没有成熟的阶级的这些革命暴动,产生了相应的理论表现”,即空想社会主义。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问世,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之后,空想社会主义经历大约300年左右的发展。19世纪初“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把空想社会主义推向了思想的高峰,他们的思想也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贡献在于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启发了工人觉悟,并试图构建一个理想社会。但是,他们是从公平、正义的理性原则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希望建立的是“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他们把希望寄托于某些偶然出现的“天才人物”,因而在现实中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正确途径。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和矛盾的充分展开,随着工人阶级走向成熟,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也就越发凸显。

  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是历史发展的要求。这一历史要求如何才能够完成呢?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个现实基础就是社会生产方式运动。恩格斯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对于社会主义走向科学的重大意义。正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社会主义“不再被看做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做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它的任务不再是构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而要找到解决冲突的手段,就需要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本质。恩格斯认为,以往的社会主义虽然批判资本主义,但由于不能说明生产方式,也就不能对付这种生产方式。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指明了劳资斗争的经济根源,为社会主义走向科学奠定了现实的立足点。正是“由于这两个发现,社会主义变为了科学”。

  恩格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的“现实基础”出发,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就暴露了出来,并鲜明地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以及“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矛盾累积深化的结果就是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日益严峻的两极分化。为了适应越来越社会化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被迫走上扬弃的道路。但恩格斯认为,无论向股份公司还是国家财产转变,基本矛盾只能得到暂时缓和而不能根本解决,因为这些方式并“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如何彻底解决这一矛盾?恩格斯指出,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将取得公共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从而促进生产力加速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由此,恩格斯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和依靠力量,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现实途径。当代启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重温这部经典著作,就是要学习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和基本原理,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蕴含的科学精神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努力提升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第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是头脑主观的发现,其科学性正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现实基础之上。尽管当前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只要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不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支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共产主义就依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的确定是一种理性的选择”,“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是有深厚理论依据的。实践历史已经表明,社会主义虽历经风雨挫折,但历史总是按自己的逻辑向前演进。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这正是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的现实体现。

  第二,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强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在于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实践的“现实的基础”是变化发展的,决定了社会主义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正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辩证统一的结果。因此,立足新时代,把握新问题,直面新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认识、探寻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永葆生机活力。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进。《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阐明了,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就此而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也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亿万中华儿女的磅礴之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终将实现。

标签 - 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恩格斯,科学认识,科学发展
网站编辑 - 徐辉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