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网络空间的“五大功夫”

2019年12月06日 13:37:13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高信奇

  当今时代,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才符合人民利益。必须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努力为广大网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在强化网络空间治理上下功夫。网络空间需要建设,也需要治理。网络空间治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会的人心、智慧和力量,画出网上同心圆。治理网络空间,需要根据不同网络舆情,分类治理、精准施策。积极鼓励、大力扶持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红色内容。治理网络空间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精确掌控舆论动态。积极构建全面及时高效的监测机制,健全舆情防控体系,运用技术手段全天候监控网络话语动态,发现敏感信息,及时分析、精准识别,迅速研判、果断处置,最快速地清除不良信息,最大限度压缩有害信息的生存空间。

  在优化网络话语体系上下功夫。网络不仅是信息集散地、价值观集结所,也是一种话语空间、权力空间,掌握网络话语权十分重要。要在网络话语权争夺中,观大局抓时效,抢占话语优先权,主动设置议题、选择正面信息、传播积极内容,引导舆论态势,变被动防卫为主动进攻,使得互联网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有效渠道。要把握传播规律,创新话语方式,把严肃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转换为活泼的生活语言,贴近网民、亲近百姓,聆听民声、汇聚民智,不仅让人听得到,更让人听得懂、听得进,与网民形成良好互动,赢得人们的认同和支持,合奏网络新媒体的时代节拍。面对网上错误言论,敢于亮剑亮观点,有效疏解网民负面情绪。要把清朗网络空间建设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通过网络多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多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增强党的意识形态回应现实能力和问题解释力,努力满足群众思想之需、解决群众理论之惑。

  在构建综合管理格局上下功夫。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建设工作,树牢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综合各方力量。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网络主管部门要当好指挥员、做好把关人、种好责任田。要集合相关部门的力量,调动各条战线,协同发挥网络运营商、网络平台、舆论监管部门和广大网民合力,共同管理好、维护好互联网空间。

  在推进互联网法德并治上下功夫。网络空间不能成为法外之地,不能成为监管的真空地带。治理网络空间需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互联网法制体系,规范各种信息在互联网空间的传播,做到有法可依。要严格执法,依法加强对网络空间监管、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对在网络空间恶意传播谣言、不良思想的行为依法查处,对散布反动言论、诋毁党和国家形象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出稳定的正能量。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还要发挥网民的自律作用,加强网络参与者网络道德教育,提升网民伦理素质,形成文明用网良好习惯,自觉抵制极端言论、政治谣言、负面新闻等不良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在拓宽网络宣传平台上下功夫。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必须加强网络宣传阵地建设。一方面,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报纸、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是思想宣传重要载体,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传统媒体模式,实现传统媒体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的优势和新兴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优势互补,推动两者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听党指挥的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现有网站、网上论坛、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等阵地的作用,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另一方面,要用好政务新媒体平台。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建好用好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微直播等网络平台,突出服务功能,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吸纳建设性意见,廓清模糊认识,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回应群众疑问与期盼,消除信息壁垒,填实信息鸿沟,拉近党与群众、政府与人民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与此同时,还要拓展网络红色阵地建设。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开办网上学校、网上团校、电子政党、红色旅游、红色视频、红色数据库、红色橱窗等红色主题网络阵地,挖掘红色资源,介绍党史文化,传承党的优良传统,释放红色文化魅力,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标签 - 网络空间,网络舆情,网络新媒体,话语转换,网络运营商
网站编辑 - 张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