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事受禄 不为苟得

2020年02月22日 10:50:53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张少华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知足常乐是一种亘古不变的主流价值观,其以自律的力量来实现和维系。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既需理性认知自己的能力水平,亦需抱持一颗知足常乐的平常心。古往今来,才高行洁者莫不如此。据《晏子春秋·内篇问下》记载,齐景公与晏子谈论“臣道”话题,晏子表达了“称事受禄,不为苟得”的观点。其意是,官员要根据自身所为接受赐禄,不做苟且求取之事。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其貌不扬,却聪明机警、果敢干练、清正廉洁,为齐国中兴立下汗马功劳。齐景公欲赐千金之裘、割地益封,均被其一一拒受,可谓言出行随的模范。

  名利人人欲得,但追求名利应合乎法度、不索“无道之财”,否则极易被物欲裹挟,造成利令智昏,甚至见利忘义。《礼记·曲礼上》有言:“临财毋苟得。”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古之良训,理应谨记。在这方面,古人留下了不少佳话。如,东汉会稽太守刘宠离任,所属山阴县老人赠以一百钱,盛情难却之下刘宠象征性地收受一钱,赢得“一钱太守”千古美名。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生活俭朴,贵为丞相却“蓄财无余,妾无副服”,逝世后家中“内无余帛,外无赢财”。唐朝宰相陆贽“清慎太过”,唐德宗曾以“细小物品如鞭靴之类,受亦无妨”劝之,其以“贿道一开,展转滋甚;涓流不绝,溪壑成灾”答之。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知足常乐是一种亘古不变的主流价值观,其以自律的力量来实现和维系。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业待兴,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觉以家国为己任,严以律己、树德立范,使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在社会各界蔚然成风。徐特立配有专车却不大乘坐,经常步行外出或乘坐公共汽车。面对警卫员的不解,他悉心开导:“我们国家刚解放不久,还不能自主生产汽油,得从外国进口。我们进次城,来回用的汽油钱,就等于你家一个月的人均收入。现在群众生活还很困难,我们怎能随随便便增加国家开支,加重人民负担呢?”

  当前,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领导干部能否保持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事关忠诚、干净、担当,事关初心和使命。“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理想信念是定力的根和源,信仰不坚、信念不强,则定力难强、定力难恒。有定力的人心神宁静、稳如泰山、坚如磐石,对欲望诱惑具有强大的自制力和免疫力。作为领导干部,要用平和、淡泊、知足和敬畏之心对待“名、利、位、权”,用珍惜、感恩和进取之心对事业、对组织、对群众,正确处理“称事”与“授禄”的对等关系,不存私心、不谋私利、不徇私情,做一名组织放心、群众称心、自己安心的好党员、好干部。(张少华)

标签 -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