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战育人贵在得师

2020年02月25日 11:15:25
来源: 解放军报 作者: 胡玉山

  强军必先强校,强校必先强师,深刻研究师之本、师之道、师之法、师之基,有助于探索新时代为战育人的实践路径。

  向战而师,树牢为战育人之本

  刘伯承元帅曾讲,“军官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军队院校是锻造带兵打仗优秀指挥员的平台,应立起向战而师的鲜明导向,始终把战斗力作为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教战之需。把握现代战争特点与要求,紧贴使命任务、紧贴未来战场、紧贴部队实际,瞄准强敌,教研克敌制胜的战法,注重培养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切实做到仗怎么打就怎么教,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

  教战之难。现代战争强调信息主导、精打要害、联合制胜。应紧盯备战打仗的现实问题,紧盯制衡强敌、全域发力的难点问题,紧盯联合聚能、相互增效的热点问题,运用前瞻性思维和高科技手段,教会学员主动设计战争,更新作战思维,努力提升学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指挥作战能力。

  教战之妙。“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现代战争激烈残酷程度更胜以往,应注重“以武止戈”“以谋制胜”作战艺术的教学,培养指挥员从宽广视角审视复杂的战争问题,提升指挥员军事谋略对抗水平。

  应变而师,谋划为战育人之道

  欲求教学之“先”,先谋理念之变。应倡导进行一场“大脑皮层”的革命,确立“应变而师”的理念,破除头脑中深层次的传统习惯、落后观念。

  应战法之变而师。自海湾战争以来,世界局部战争打法一直在变,教战研战须紧跟战争形态和战法上的发展变化,仗在信息化条件下打,教学就要在信息化上展开,把目光聚焦到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与时代相适应的新技术、新战法上。

  应装备之变而师。现代战争有人直接操作的武器装备开始减少,遥控无人作战平台大量出现,智能化无人作战系统将投入战场,作战从陆、海、空、天、网络、电磁等多维作战空间同步发起。为此,应紧跟武器装备战技术性能的发展变化来实施教学,基于现有和未来可能配备的武器装备来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

  应体制之变而师。尽快适应体制编制之变,把思维从一切不合时宜的传统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按照新的作战指挥体系和领导管理体系组织教学,让学员掌握最新指挥方式、指挥流程和指挥关系,向实战对焦、向联合迈进、向精准发力。

  因材而师,创新为战育人之法

  任职教育培训学员来自不同部队不同岗位,专业知识背景各异,能力素质参差不齐,需求差异大。应全程采集分析每名学员的能力需求,实施“精准滴灌”。

  紧贴岗位需要,分类施教。针对学员岗位指向性突出的特点,分专业编班,综合运用“学讲研练考”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基本理论教学采用“精讲理论+解惑释疑”的方式,聚焦重点难点互动研讨,促进学员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基本技能教学采用“精讲要领+操作练习”的方式,促进知识向技能转换;基本实践教学采用“理论提示+想定作业+综合演练”的方式,在战争预实践中,促进理论向实战转化。

  紧跟个性化需求,靶向订制。对于基本功底较为扎实的学员,采取学员与教员双向选择的方式,按照个性化需求进行“小班化”“一对一”和“开放性”教学,走开问题牵引、导学精讲的路子,提升学员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紧盯短板弱项,精准补差。运用多手段精准掌握每名学员的知识缺口、能力短板、素质瓶颈,分类编班编组进行补差教学。利用“第二课堂”“碎片时间”,采用专题讲座和“微课”“幕课”等方法手段进行精准补差,确保人人达标、个个过硬,直通战场、对接岗位,实现由“学位”到“战位”的转变。

  垂范而师,夯实为战育人之基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教员应当率先垂范,成为精于理论晓于实战的专家。

  做到知部队、知战法、知训法。一名理想的军校教员应做到:在院校能教战研战,上战场能指挥打仗,到部队能指导建设。这就要求教员了解部队使命任务、编制编成和武器装备,通晓现代战争作战理论、战法运用,熟知战斗力生成提高的练兵之法。

  做到懂专业、懂科技、懂指挥。培育术业专攻的“工匠精神”,成为本专业领域问不倒、难不住、能参善谋的“专家”;强化科技素养,具备坚实的科技基础知识、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熟练的科技创新方法;紧跟军事指挥革命,摒弃“老路子好走、老程序好用、老方法好使”的惰性思维,立起“一张网、一幅图、一平台、一条链、一个库、一流程”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模式,探索实战之能、提升教战之本。

  做到明机理、明条理、明事理。通过对现代战争机理的深入研究和典型战例、演训数据的系统分析,运用机理来阐述事理,用事理来验证机理,推动从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从逻辑推理向数理推演、从传统手段向现代手段能力的跃升。

标签 - 育人,学员,任职教育,现代战争,战法
网站编辑 -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