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2020年03月30日 09:00:07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 刘元元 王艳芳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创新驱动下的产业高效协调发展,产业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增长动力的有力支撑,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和高质量发展。《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在新形势下,天津面临着区域经济调档改速、增质提效的重要任务,需要全面认识产业创新的动力机制、把握关键应对措施。

  产业创新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首先,产业创新思维是深层次的新动能。创新驱动是战略导向,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创新的系统观、生态观、效益观,打破传统的区域和产业分割,推动产业协同创新,融合数字、特色、共享等经济模式,可实现全面的区域创新。其次,通过将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进行整合,促进了创新要素的流动和深度融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达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方式和效率。再次,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互动演进促进了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改变了产业生产方式,改善了其基础设施条件和创新服务,引起供给和需求的改变,促进产业网络的整体调整和创新,形成现代化产业链。产业升级积累了资金,进一步促进了产业领域的科研创新,引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区域经济质量。

  产业创新是促进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天津经济发展基础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为产业创新打下坚实基础,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可期。2019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增长较为突出,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新兴服务等发展较为明显。京津冀协同创新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较明显成绩,从点和面两个维度集聚新动能,蓄力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促进天津区域间经济发展平衡和加大力度推进产业创新协同,是有效发挥产业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首先,促进区域间经济发展平衡。天津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滨海新区对其他区域经济带动不够强;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区域间差异明显;各区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不足。亟需以产业创新为牵引,加快区域经济间的平衡发展。其次,推进产业创新协同。目前,区域内及跨区域产业功能定位不明晰、协同度低,产业升级转移能力和区域产业合作格局有待提升,创新引领产业协同效率不高。需要从产业创新政策协同入手,联动产业创新主体,拓展产业合作空间,找准创新协同作用点。

  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动能,打造多维度产业创新体系

  第一,产业政策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政府的政策引领作用,形成有效的制度体系,在总体战略规划下,构建兼顾各创新主体各阶段的政策体系,统筹好市、区及相关部门政策实施的配套制度和方法,将各类政策有效对接,发挥集成效果。

  第二,产业集群创新,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通过整合各区域优势资源,创新产业集群模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打造区域竞争优势。以区域极点带动经济规模和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发挥主导产业的关联效应。依托京津发展轴构建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培育一批科技型、循环型、生态型先进制造产业增长极,形成“两带集聚、多级带动、周边辐射”的产业空间布局。

  第三,产业协同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实施产业协同创新,首先,产业要素与创新主体通过整合“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将创新环节打通;其次,通过产业链合理分工,推广多边协同创新模式,促进区域间深度协同;再次,集成产业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创新绩效,形成产业竞争新动能。天津应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及非首都功能疏解,发挥比较优势,打造跨区域的全新产业链。

  第四,产业结构优化,助推新旧动能转换。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重点关注战略新兴产业和技术含量高的高端产业,进行科技、制度、模式创新,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科技研究力度,拓宽科技成果产业化渠道。此外,通过技术合作、共建产业园、产业梯度转移等形式,加强对落后区域产业扶植,优化产业空间结构。

  第五,科技创新引领,发挥天津产业优势。科技创新在产业创新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天津在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大智能”创新体系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应发展智能化和数字化产业,打造智能科技产业的知名品牌,加快技术落地,培育大批科技创新“单项冠军”企业。充分发挥天津科技产业优势,加大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的研发,并加快技术的转化应用,鼓励和加快新技术在各个产业领域应用场景的开发。

  第六,服务平台创新,实现创新功能融合。加大服务平台等现代服务业组织建设,整合政府、协会、专业公司、孵化器、研究机构、智库、金融机构等职能,发挥平台助推功能,促进产业融合,提高产业运营效率,实现产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加大高校、科研机构、智库的智力支持力度,通过咨询、指导、合作研究等方式,帮助产业科学决策;增强金融机构的资金扶植作用,支持科技创新,助力优势产业发展;强化服务功能,在信息中介、创新转化、人才服务、供需对接等方面谋划适应产业创新的新举措、新机制。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本研究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GL18—032阶段性研究成果)

标签 - 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创新体系,创新绩效,动能,创新主体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