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创新”支撑田东县实现高质量脱贫

2020年04月08日 08:59:26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凌经球 陆鹏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右江河谷腹地,是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田东县始终坚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工作的战略部署,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根本指针,探索出多方发力、多向创新、多点突破的“田东实践蓝本”。2016至2019年,全县累计减贫12960户50990人,49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15.01%降至0.24%,2018年全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2019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五步工作法”:推动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创新

  一是以精准宣贯为先导。突出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武装广大干部群众头脑,通过坚持县委中心组及乡镇和各部门的制度化学习,创设“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群众学习平台等途径,开展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以精准识别为基础。创新推动精准识别“五个全覆盖”,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入户识别法,全面完成全县49185户的入户评分、评议及公示,严把“审核、录入、动态管理”建档立卡三道关,实现对贫困户分类分层的精细化管理,切实扣好精准扶贫“第一粒扣子”。

  三是以精准帮扶为核心。对标“两不愁、三保障”,使出“绣花”功夫,以构建脱贫攻坚“十大长效机制”为抓手,推动精准帮扶措施落实落细,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四是以精准监管为保障。突出完善监督体系,建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联建同责”制度,实施县、乡、村三级联排机制,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引向深入。

  五是以精准退出为目标。细化考核评估办法,坚持民主评议、逐户核实、双向确认、公示公告程序,贫困户是否“达标(脱贫)”通过评议由群众说了算,同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新闻媒体记者参与评议。取得了贫困县退出第三方核验“错退率、漏评率”为零、满意度为95%的“硬”成绩。

  “引金融活水”: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田东县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将乘势而上进一步拓展深化。

  一是以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为抓手。推进农村金融与精准脱贫的有效衔接,形成“‘三农’金融服务室+农村信用+保证保险+多元信贷”的田东金融扶贫“靓丽名片”。

  二是坚持“户贷户用户还”原则。加大技术、信息、政策扶持力度,引导贫困户将小额信贷主要用于发展当地扶贫产业,增强其“造血”功能。2016至2018年底,全县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1714.06万元,惠及贫困户4405户,金融扶贫处于全区乃至全国县区“第一梯队”。

  三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监督委员会”,依托广西首家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各类产权抵押贷款,有效激发和释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红利。

  “造血干细胞”:推进可持续产业增收机制创新

  一是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进钱记鲜蛋养殖有限公司、尔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农业龙头企业,成立531个农民合作社,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与公司开展合作,形成三者以利益为纽带的“产业发展共同体”。截至2019年底,全县交易鉴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1.77万亩,共有35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从事农业综合开发。

  二是构建“资源禀赋+市场导向”的产业遴选机制。重点打造芒果、糖料蔗、油茶、秋冬菜以及生猪、肉牛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将芒果打造成脱贫致富的“样板产业”。截至2019年底,芒果种植面积达32.15万亩,形成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发展格局,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0%以上。

  三是构建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坚持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引进产供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如碧桂园凤凰优选公司等),依托县电子商务协会,培育壮大“农派三叔”等65家本土电商企业等举措,突破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等瓶颈制约,提升一二三产的融合度。

  “一票赞成”:干部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创新

  一是舞好“指挥棒”,推行“一票赞成”制。出台了《田东县绩效考评工作“一票赞成”认定办法》,以激励创新为目标导向,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或成效,经验做法获得全国全区推广,并获得全国全区表彰奖励单位,只要没有“一票否决”的事项,直接评为绩效考核一等单位,主要领导评为优秀个人,并与当年绩效奖金和提拔任用挂钩。

  二是实施实名推荐干部,让有为者有位。率先出台了《田东县领导干部实名推荐干部人选暂行办法》,以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县委常委、县委委员为实名推荐主体,采取“谁推荐、谁负责”“敢推荐、敢负责”的办法,有效杜绝干部推荐工作“一推了之”等弊端。

  三是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干字当头”。出台了《田东县激励干部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规范容错纠错的具体条件、认定程序、纠正改正机制及结果运用等,为干部干事创业“保驾护航”。

  “智志双扶”:激活内生动力机制创新

  秉持“要鼓口袋、先鼓脑袋”“补足文化钙、穷帽有力甩”等理念,坚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一是注重发挥扶贫文化涵化作用。凝练形成了“忠诚使命、万众一心、精准发力、实干争先”的田东脱贫精神;以非遗文化“僚歌”形式创作扶贫山歌,推动扶贫文艺专场巡演等,用扶贫文化激励人、鼓舞人、鞭策人、影响人。

  二是注重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百色起义精神,通过组织红军后代合唱队、排演革命传统节目等方式,鼓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导群众艰苦奋斗、攻坚克难。

  三是创办爱心公益超市。按照“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社会协同、百姓受益”的原则,依据农户每月在社会公德、参与公益事业、家庭环境卫生、勤劳致富等方面的表现,对照评分细则进行记分,凭借“爱心积分卡”兑换等值商品,助推“爱心公益超市”成为激励向上向善的“加油站”。

  “建个好支部”:抓党建促脱贫机制创新

  按照“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的精神,全方位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机制创新。

  一是切实加强政治建设。田东县委坚持把加强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自身建设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坚持横到边、纵到底,建立县四套班子和各级各部门班子成员责任清单;坚持“以上率下”,落实基层党建联系制度,县班子领导成员挂点联系53个贫困村,深入农户听民声,撰写贫情日记,协调解决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建强村级基层党组织。调整优化村两委班子,强化脱贫攻坚能力,共调整党组织书记63人,村(居)民委主任96名,选拔培养501名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选派53名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38名大学生到贫困村任职,为村两委班子注入新鲜活力。

  三是推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党支部+协会+农户”“党支部+电商+贫困户”等多种方式抓党建促发展,建立示范产业项目22个。全县12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162个村(街)党组织结对开展组织共建、队伍共抓、资源共享、促富共帮,全县共有党员致富带头人2175人与5520名贫困群众实现结对帮扶。

  (作者分别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区情调研室副研究员)

标签 - 田东县,贫困户,农户,冷链物流,贫困村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