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信心何来

2020年07月20日 09:43:28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尹晓徽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给脱贫攻坚造成困难,但这是短期可控的、能够克服的,不会影响脱贫攻坚整体进程,不会改变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前进态势。我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科学的理论指导、稳定的政策保障、坚强的领导力量和组织保证,起决定作用的基础性条件没有改变。这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所在、实力所在、根基所在。

  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没有变

  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经济独立自主的、持续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大门,经过40多年快速发展,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总体规模跃升全球第一,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开放型经济体制逐步健全。与此同时,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改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既是我们成功抗击疫情的客观物质基础,也是决胜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的先决条件。庞大的经济总量规模、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强大韧性和抗冲击能力;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本、庞大消费群体和巨大内需潜力,使我国具备经济恢复和振兴的有利条件。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阶段性、暂时性的,不会改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不会改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前进态势,更不会改变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所具有的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质。

  从全国形势看,当前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事实证明,我国拥有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和强大供给能力、适应能力、修复能力,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变。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升,进一步夯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物质基础。

  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政策保障没有变

  马克思的反贫困理论为中国共产党认识贫困问题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指明了消除贫困的根本路径和方向。因历史条件所限,对于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作理论分析,以往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也无现成模式,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进行艰辛的实践摸索和理论探索。中国扶贫脱贫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成为中国特色扶贫实践和扶贫理论不断发展创新的现实动力源泉。在艰苦的扶贫脱贫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了贫困治理能力,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扶贫事业。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做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略、总体格局、实践路径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大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贫困问题的认识,把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所阐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密,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扶贫理论与实践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强调农村贫困问题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提出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强调扶贫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真正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怎么退等问题;强调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提出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好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强调发挥制度优势凝聚强大合力,提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强调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提出激发内生动力、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强调确保实现高质量脱贫,提出实施最严格考核评估,脱贫成效要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等等。这些重要思想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强烈的问题指向,为我们在国内国际的严峻挑战和重重压力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党中央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深化扶贫领域改革,创新扶贫体制机制,建立了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政策供给和要素投入不断强化,扶贫领域很多“老大难”问题都有了针对性措施。充足的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稳定的工作力量,为扶贫脱贫注入了信心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以来,我国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不会变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消除贫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是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的目标。建党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初心不变、矢志不渝,为消除贫困、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做出艰苦卓越的探索与奋斗。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对国家贫困问题高度重视,使中国尽快摆脱贫困的想法十分迫切。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高位推进脱贫攻坚,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以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的斗志取得了脱贫攻坚决定性成就。

  突如其来的疫情增加了困难,党中央一如既往对脱贫攻坚紧抓不放、响鼓重槌。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紧要关头,党中央尽早动员、尽早部署,召开了脱贫攻坚第七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郑重承诺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强调落实挂牌督战、保持政策稳定、加强扶贫领域作风能力建设、发挥宣传舆论作用等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表明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兑现承诺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绝不会因为一场疫情就改变和动摇。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一鼓作气的总攻时刻,这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要深刻认识到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所具备的各方面有利条件,深刻认识到完成这一目标所具备的充分物质技术基础、有力思想指引、坚强政治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坚定信心决心、善于化危为机,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扎实有效的举措,克服疫情影响,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标签 - 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无产阶级政党,党中央,消除贫困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