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牢问题意识 提升监督质效

2020年07月31日 09:18:47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刘昌林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专列一章对“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出重大制度安排。纪检监察机关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处于主干位置,发挥着专责监督作用,必须牢牢抓住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做到“八盯八看”,以高质量监督促进高水平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盯思想武装,看“学不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指引着行动的方向。思想武装跟不上,行动就容易偏离正确方向。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首先要抓思想武装,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持之以恒武装头脑,自觉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思想上统一、行动上一致。重点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学习情况的监督。通过个别访谈、问答交流、查看集体学习记录、查阅个人学习笔记等方式,看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有没有开展切实有效的学习活动,发言材料有没有照抄照搬、千篇一律;看党支部集体学习制度有没有得到严格落实,规定学习篇目有没有逐篇学;看广大党员干部有没有原原本本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有没有做到联系实际学、融会贯通学,有没有理论学习搞形式、走过场现象。

  坚持盯政治责任,看“抓不抓”。政治责任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决扛起的第一位责任,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把政治责任扛紧扛牢。看主体责任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是否把疫情防控、三大攻坚战、全面从严治党等重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统筹谋划推进;一把手是否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领导和组织,并抓好推动落实;班子其他成员是否做到“一岗双责”,切实抓好分内工作。看监管责任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发改、财政、交通、扶贫、教育、卫生健康、住建、环保、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是否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是否做到了资金、项目等安排到哪里,行业监管就跟进到哪里。看监督责任落实情况,通过定期会商、蹲点调研、听取汇报、约谈提醒等方式,重点检查派驻机构和下级纪委监委监督责任有没有履行到位,是否存在缺位、错位和不到位情况。

  坚持盯工作任务,看“干不干”。干不干,不仅体现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更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不仅关乎各项任务的落地落实,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开展监督。重点看各地各部门是不是紧扣任务稳扎稳打地干,有没有敷衍塞责、虚晃一枪,有没有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看领导干部有没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常抓的韧劲,有没有把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是不是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是不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是不是抱着“老好人”的思想怠慢工作、贻误发展;看党员干部有没有苦干实干的劲头,有没有一锤接着一锤敲的精神,有没有瞎干、蛮干、乱干的现象,有没有选择性落实、拖延式落实、应付式落实、机械式落实等问题。

  坚持盯政策措施,看“实不实”。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完整严密、契合实际,就能助推事业发展;反之,则会因政策措施打架甚至缺失而阻碍事业发展。纪检监察机关要着眼大局跟进监督,推动政策措施衔接顺畅、执行到位。如在政策衔接方面,重点看各级政策是否上下一致、有没有变形走样,各领域政策是否统筹兼顾、有没有各自为政。在政策执行方面,重点看资金投向准不准、管理严不严、审核细不细,项目审批快不快、推进实不实、质量好不好。在政策平衡方面,重点看政策措施是否兼顾到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和诉求,等等。

  坚持盯存在问题,看“改不改”。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问题、不去努力整改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紧盯中央各类反馈问题,以及日常监督检查、巡视巡察、调研督导等发现的问题,督促各地各部门抓好问题整改。首先看认识。重点看各级党组织对整改工作是否有坚定的立场,是否有鲜明的态度,是否有强烈的担当意识,有没有漠视问题、忽视整改的现象。关键看行动。重点看各级各部门整改部署是否迅速到位,有没有逐一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有没有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等;班子成员是否坚持从本级、本人改起,是否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和分管领导责任。最终看效果。重点看即知即改的任务有没有及时改到位,限时整改的任务有没有按时清仓见底,长期整改的任务有没有建立起科学严密有效的制度机制。

  坚持盯制度机制,看“建不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管长远必须靠制度。纪检监察机关要督促各地各部门突出问题导向,查找制度机制漏洞和空白,有针对性地开展制度机制建设,用严密有效的制度机制管权管事管人。重点看各地各部门是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还是深挖产生问题的机制制度原因,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看各地各部门新建立的制度机制是不是务实管用,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能不能有效防止同类问题的发生;看各地各部门有没有举一反三地完善其他相关领域的制度机制。比如,在脱贫攻坚监督中,就要针对责任落实不到位、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群众身边微腐败易发多发等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单位认真查找政策配套中的空白、制度衔接中的空当、监督管理中的盲区,健全完善制度机制。

  坚持盯精神状态,看“好不好”。完成新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要求广大干部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干部精神状态不佳,背后往往隐藏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就要紧盯干部精神状态,善于发现隐藏的问题,进而推动问题解决,促进事业发展。看干部作风好不好,有没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担当,有没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有没有埋头苦干、善作善成的过硬作风;看干部是不是清正廉洁,有没有守好廉洁自律的关口,有没有吃拿卡要、贪污贿赂等违纪违法行为,能不能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看党建水平高不高,党内政治生活正常不正常,能不能持续激发干部工作热情;看政治生态好不好,风气正不正,干部能不能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坚毅自信地冲锋陷阵。

  坚持盯纪律法律,看“守不守”。纪律和法律是硬杠杠,党员干部必须自觉遵守,不可迁就,不可大意。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着维护党规党纪、维护宪法法律尊严的重要职责,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和党员干部遵守纪律法律情况的监督,切实推动纪律法律得到严格执行。重点看党员干部有没有树起纪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有没有自觉主动地学习纪律法律,对纪律法律有没有敬畏之心;看党员领导干部有没有带头执行纪律规矩,有没有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看各部门和党员干部是否严格执行纪律法律,是否自觉接受纪律法律约束,有没有搞选择性执行,有没有在纪律法律面前搞特殊,有没有无视纪律法律规定胡作非为,有没有凌驾于纪律法律之上搞我行我素,触碰红线,逾越底线。

  (刘昌林 作者系甘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

标签 - 纪检监察机关,问题意识,问题整改,党员干部,制度机制
网站编辑 - 张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