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面前豁得出 关键时刻冲得上

——弘扬抗疫精神推进强军事业系列谈

2020年09月18日 11:31:47
来源: 解放军报 作者: 谭东军

  跨越冬与春,经历死与生,我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之英雄,国礼待之。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专门为此创作的乐曲《向祖国英雄致敬》,雄壮激昂、气势磅礴,深情讴歌着每一位抗疫英雄舍生忘死的伟大壮举。

  舍生忘死,这是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之一,也是英雄人物的恒常之态。英雄者,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之谓也,之所以被誉为国之干、族之魂,皆因其“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大疫当前,钟南山敢医敢言:“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张伯礼挺身而出:“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张定宇信念坚定:“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陈薇使命在肩:“穿上了这身军装,一切都是我该做的”……同心战“疫”,他们都是“战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

  危难时刻,又见遍地英雄。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声令,一声到,4万多名白衣战士逆行出征,挡在了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病毒面前,“手捧暖阳,坚守着未知的抵抗”。没有人生而勇敢,只因选择无畏。从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而自己错过救治的医院院长,到永远无法向妻子兑现婚礼承诺的丈夫,再到牺牲在救治岗位留下幼小孩子的妈妈……每一条战线,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村庄,每一户家庭,处处是阵地,人人是勇士,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聚涓滴之力,护山河无恙。正如一首抗疫诗词所写:“白甲十万,战‘疫’三月酣。江城生死皆好汉,数英雄独颜汗。”

  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遭遇过无数灾厄,之所以没有被压垮,反而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从来不是因为有什么救世主。每当风雨来临、灾难来袭,总有人“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前仆后继、出生入死,千磨万击还坚劲,风雨无阻向前进,点亮胜利的希望,照亮民族的未来。无论风狂雨骤,无论天崩地裂,“中华民族就是有这么一股子气,疾病压不倒中华民族”。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最危险的时候,“解放军来了”几乎成为人民群众遇险时的“心底呼唤”。这次抗疫大战,人民子弟兵再次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日夜奋战、以命相搏。担当起自己的担当、肩负起自己的肩负、奉献出自己的奉献,勇往直前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舍生忘死以从之……人民军队用“疫情不退,誓死不退”的铿锵誓言,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毅担当,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如磐信念,彰显了我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为党旗、军旗增添了光彩。可以说,“中国军队在这次抗疫中的表现,配得上所有掌声”。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从南昌起义开始,人民军队总是在民族存亡的重要关头冲锋在前,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干在一线,靠的就是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战斗精神。战争年代,飞夺泸定桥、血战平型关、激战孟良崮、死守上甘岭;和平时期,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无论情况多么复杂,不论任务多么艰巨,人民子弟兵都一往无前、攻坚克难,敢于亮剑、血战到底,哪里有危险就冲向哪里,哪里最艰苦就战斗在哪里,谱写了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军人是要打仗的,没有过硬本领就打不了胜仗。豁得出还能上得去,困难面前才能扛起如山责任;冲得上还能打得赢,关键时刻才能发挥关键作用。抗疫斗争中,面对看不见且十分狡猾的病毒,我们冲锋陷阵、勇挑重担,靠的是妙手仁心和高超技能。血火战场上,迎着猛烈密集的炮火,我们勇往直前、敢打必胜,靠的是胜敌一筹的打赢能力。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如果素质不全面,拳头不够硬,技不如人、相形见绌,即便有豁得出、冲得上的血性担当,也难以把赋予的任务完成好、把肩负的使命履行好。

  战争是最严酷的考验,是最紧要的关头。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我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十分严峻复杂,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一旦风雨来临,我们必须豁得出、冲得上,顽强作战、英勇杀敌,拿得下、打得赢。“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每一名官兵都要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紧盯未来战场、砥砺打赢硬功、强化使命责任,勇于挑重担、扛大梁,当先锋、打头阵,随时准备为人民的利益披坚执锐,随时准备为民族的尊严赴汤蹈火,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强敌。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军分区)

标签 -
网站编辑 -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