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四个着力点

2020年10月02日 10:49:37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魏楠楠 马立新

  数字文化产业不同于以电影电视和新闻出版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产业,其全部产业链条都对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数字技术硬件与软件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为此,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应把握好四个着力点。

  为数字文化产业提供充足的核心硬件技术支撑

  发展芯片技术是构建数字文化产业国内链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大创新力度,尽快在核心芯片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一方面,国家将发展芯片技术纳入优先发展的支柱性高新技术产业,搞好顶层设计,集中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瞄准技术前沿领域进行科研攻关。要清醒地认识到,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技术只能靠我们自己的力量,通过长期的努力,取得知识产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有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应从高校“双一流”建设规划层面抓起,为芯片技术相关专业培育储备充足的一流人才,这是发展芯片技术产业的基础的基础。

  另一方面,现有的芯片研发与生产主体应与数字文化生产主体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制约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进行联合攻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内大循环发展道路。

  数字文化产业头部生产企业应高瞻远瞩,利用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并购一部分有创新潜力的中小微芯片研发公司,加强核心技术和原创技术储备,力争在最关键的芯片技术领域拥有自身的知识产权。数字文化产业所需芯片包括视频芯片、音频芯片、传输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存储芯片、计算芯片等多种类型,相关研发主体和生产主体应在国家的统一布局下,扬长避短,围绕市场实施精准的专业化、类型化分工,避免同质化、雷同化、无序化市场格局。

  生产更多供求匹配的高质量数字文化产品

  生产是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的逻辑起点。必须在夯实以芯片研发为核心的数字技术硬件生产基础的同时,深化数字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首先,增加优质数字长视频内容的生产。近年来,短视频和直播文化产品风起云涌,而长视频内容发展缓慢,是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大短板。中长视频过去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受到带宽速度制约。随着5G商用时代的来临,这些传播技术方面的制约因素已经不复存在。另从实践上看,优秀长视频数量不够多,类型较为单一。因此,从构建国内大循环格局考虑,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各类数字文化产业主体加大中长视频内容生产。一是建立国家数字文化投资基金,加大对优质中长视频内容的生产支持力度。二是搞好中长视频内容生产的顶层设计,积极引导生产主体在注重类型化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和多元化,应特别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拓宽创作渠道,尽快让这些主流文化引领中长视频内容。

  其次,加大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化产品的数字化、高清化供给。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红色经典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文学、电影、音乐、舞蹈和戏剧经典影响深远,拥有广泛的受众,其中很多作品作为优质IP已经进行了影视改编。因此国家应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数字化、高清化提上日程。有远见、有情怀的数字文化生产主体应审时度势,抓住这一重要市场机遇,成为这些原创经典的当代创新者和供应者,这也是构建国内数字文化产业大循环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最后,进一步规范短视频和直播内容的生产,运用法律武器严打低俗化、恶搞化、虚假化、泛娱乐化等乱象,保障短视频和直播内容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数字文化产品提供流畅、稳健的传播平台

  快捷、流畅、清晰和稳定的流通和传播渠道是构建数字文化产业大循环格局的第二个重要逻辑环节。不同于传统文化产品,数字文化产品依赖网络传播,网速、带宽直接影响着相关产品的传播速度和质量,加快以5G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至关重要。

  一是大幅扩展5G基站建设。在推广5G商用进程中,要特别增加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基站数量,最大限度填平城镇化建设中的数字文化鸿沟,为农村和偏远人口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产品传输终端,这也是拓宽传播路径、扩大有效供给、增加消费群体的重要路径。

  二是优化4K、8K超高清数字电视布局,让更多的数字文化用户实现家庭影院化、互动化,加快数字文化产业链条显示端的更新换代,率先在世界上构建家庭超高清美学,让中国荧屏亮起来。

  三是加快推广普及VR、3D等穿戴设备,尽快实现VR、3D设备的小型化、便携化和超高清化,让受众不出家门就能看上VR视频、3D影像,获得更充分、更完美的沉浸式体验。

  四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尽快实现家庭观影的云点播、云传输甚至云互动。

  通过多措并举,为中国数字文化产品建设世界上最畅通、最稳定、最高清的信息传播平台,为实现数字文化产业铺平产品传输和传播渠道。

  着力培育强劲的数字文化消费市场

  消费是构建数字文化产业国内大循环格局的最后一个逻辑环节。一切生产和软硬件技术支撑,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和扩大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要提升人民的消费动能,就必须不断增加人民的可支配收入。随着今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生活必将有更充分的保障和支撑。在这样的条件下,再通过定向实施减费让利,必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对于数字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

  第一,创造条件,进一步降低5G宽带的入户费用,提供更多的面向农村人口、边远地区人口和在校学生的5G优惠套餐服务,最大限度培育和扩大数字文化产业消费主体规模,做大做强国内文化消费市场蛋糕,让广大人民群众有能力消费。

  第二,加快家用电视终端的升级换代,扩大实施家用电视“以旧换新”政策补贴力度,逐步降低4K以上超高清电视的价格,全面普及超高清电视和相关观影辅助设备,这也是扩大数字文化产业消费主体的重要举措。

  第三,各级政府增资文化产业消费补贴基金,举办文化惠民消费季,定向发放文化消费卡。以打折、积分累计奖励等方式引导公众进书店、进剧院;现有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免费向公众开放。通过这些措施,培养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习惯。

  第四,开发更多、更先进、更有创意的数字文化产品体验馆,如VR电影院、VR艺术体验馆、互动电影体验馆、3D在线著名景点游览馆等等,为高端客户消费升级创造条件,开拓数字文化产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数字文化产品消费时尚。

  第五,加大开发数字文化产品、特别是多媒体视频内容的人工智能同声传译系统,让广受国外受众喜爱的中国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如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短视频、网络游戏扬帆出海,延伸中国数字文化产品的国外循环链条。

标签 - 数字文化,文化产业发展,基站数量,文化产品,着力点
网站编辑 - 张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