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善内而不可恃外

2021年01月27日 10:49:05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桑林峰

  人生在世,安身立命,最终要凭能力、凭真功。没有内在的功夫,而仅靠雕虫小技,抑或是徒有其表的炫技,必然成不了事,还会害人害己。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有《罴说》一文,颇有讽刺意味。文中讲述,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以其诱捕野兽。刚开始,他吹出鹿音以射之,结果引来了貙。其人恐,又吹虎音,结果虎来又引来罴。罴来了,猎人技穷,遂为罴“捽搏挽裂而食之”。对此,柳宗元感叹,“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这则寓言深刻地告诉世人,那些不善于加强自己的力量,单纯依靠外力的人,没有不成为罴的食物的。

  大丈夫立身于世,最重要的还是勤练内功,锤炼本事。只有这样,才能在需要之时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成就事业。王勃勤奋好学,故能在才学考验之时写下名篇《滕王阁序》;祖逖闻鸡起舞,故能在收复北方失地时有所作为;岳飞练武不止,故能在危难之际直捣黄龙,等等。这些先贤之所以能建功立业、流芳百世、名垂青史,靠品质,也靠内在的功夫、过硬的本领。

  功夫修炼不到家,迟早是会被拆穿的。韩非著作中“滥竽充数”的故事,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身上无硬功、装腔作势者,到头来只能像南郭处士一样,在能力检验面前“溜之大吉”。

  最大的本事是内功。若是仅有表面上的装扮,而没有真才实学,只会留下笑柄。明人李贽在小品文《赞刘谐》中写道:“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结果刘谐一和他对话,通过一番学问上的较量,便探得其“假道学”的嘴脸,揭穿其不学无术的真相。可见,真才实学、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绝对不是能装出来的,而是日复一日、久久为功学出来的。没有“韦编三绝”的功夫,就称呼自己是“仲尼之徒”,未免有些浅薄和无知。

  我们常说,名实相符、德才配位。这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才学要和身份、官位、职责相匹配。唯有如此,才能凭自身能力,干出一番事业,立下不朽功绩。反之,若是“德不配位”“才不配位”,就像古人所说,“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就是名不副实,不仅会压垮自己,还可能给他人带来祸患。

  明代江盈科在《鼠技虎名》一文中,专门抨击了那些冒名顶替、吓唬众人的庸才。文章写道:“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耳者不少矣。堂皇之上,端冕垂绅,印累累而绶若若者,果能遏邪萌、折权贵、摧豪强欤?牙帐之内,高冠大剑,左秉钺右仗纛者,果能御群盗、北遏虏、南遏诸彝,如古孙、吴、起、翦之俦欤?”江盈科不禁感叹,那些身怀鼠技、冒用虎名、立在百姓之上的,岂能任由他们作威作福,天下事难道可以不为之深深担忧吗?“鼠技虎名”之人,正是才不及位,狐假虎威之人。他们的做派,用《卖柑者言》中所批评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能力是立身之本、成事之要。不论在任何年代,一个人都应多善内而不可恃外。当然,学习之道、内功修为绝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必须耕耘不止、学习不息,日日精进、久久为功。对每个人来说,只有持续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恒心,不仅在书本上提升本事,还要在大江大海、风霜雨雪、难事急事中修炼内功,才能在关键时刻上得去、扛得住、拿得稳,从而尽展人生风采,留下一世功名。

标签 - 配位,中央纪委,新闻传播,滕王阁序,卖柑者言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