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

2021年02月04日 12:01:11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要“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这一重要论述从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出发,深刻阐述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是把握新发展理念最核心、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条。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短板弱项,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尚未改观,基础研究投入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还比较大,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期望相比仍有差距,扩大开放的安全保障还要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仍需提升。我国发展水平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对更优质商品、更舒适居住环境、更高水平公共服务、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进入新发展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态势还在持续,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内发展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需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把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汇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上,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已经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已经处于中等偏上行列。但也要看到,我国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较大问题仍然客观存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带来不少社会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我们要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增强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精准性,通过重点突破带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整体水平提升,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大力推动创新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大力推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下好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要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切实防范化解生态安全风险。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扎实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及氢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提高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大力推动开放发展,更加注重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与沿线重点国家、国际组织合作,加强中欧班列通道能力等建设。加快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完善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大力推动共享发展,更加注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基地)建设。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强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保供稳价,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着力补齐教育培训、养老育幼、医疗卫生、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等民生领域短板,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标签 - 新发展,企业创新主体,发展思想,发展要求,新冠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