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和人才保障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贺荣 2024-01-20 16:24:2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为推进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2023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依法治国办、司法部、教育部、中国法学会联合举办全国法学院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首次对全国625所法学院校负责同志进行全覆盖集中培训。新征程上,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切实抓好《意见》贯彻落实,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和人才保障。

  用心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坚定法治自信,确保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正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们党百年来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法治思想体系,是新时代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国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定法治自信,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彰显我国法治大国、文明大国形象。坚定法治自信,源自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源自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源自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支持,源自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源自新时代十年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源自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淀。做好新征程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法治自信,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牢牢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根本遵循。在法学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建设中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落细,抓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做好铸魂育人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牢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确保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自觉强化党的领导意识,健全党领导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体制机制,将党的领导贯彻到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全过程各方面。

  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在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好、阐发好、传承好,办好人民满意的法学教育,将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等融入法学教学和法学理论研究,用实际成果更好造福人民。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刻认识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引导法学院校广大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深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统总结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汲取营养、择善而用,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不断丰富发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协同协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正在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是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要阵地,也是推进法治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利用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与实务部门形成合力,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前瞻性问题深入分析,作出科学判断,提炼规律性认识,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抓实走深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研究阐释。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的研究阐释,在深入推进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上下功夫,在跟进研究、深入挖掘和科学提炼上见成效,特别要分领域、分专业开展研究阐释,充分展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的核心要义有机融入法学理论研究各方面,增强以中国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自觉,总结提炼具有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范畴、观点、理论,加快形成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充分发挥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独特优势,积极主动发声,用学术观点、学术语言、学术方式全面宣介习近平法治思想,向国际社会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扩大中国法治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加快推进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立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特点规律,有针对性地谋划分领域法治建设的思路举措,在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上,加强前瞻性研究思考和系统性战略谋划。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等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更多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法治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强化系统观念,深入研究把监狱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作为整体来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对人民调解等问题的研究,增强多元调解与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的衔接规范性,有机统筹各种解纷资源,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加快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加快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尽快补齐重要领域法律制度短板,增强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在金融监管、数字经济、海洋权益保护等方面加快研究,推进前瞻性、战略性立法项目,构建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以高质量立法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我国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建设,强化国际法研究和运用,在遵守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域外适用条款,为我国涉外执法司法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建强我国海外利益保护的法治安全链,加强对重点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法律法规、企业经营管理合规等问题研究,加快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国际一流的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健全涉外纠纷解决机制,更好维护我国“走出去”公民和企业合法权益。

  加强红色法治文化研究和传承。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法治建设伟大实践,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思想源泉和历史根脉,需要深入挖掘和传承。要高度重视红色法治文化教学和研究工作,积极搭建教学研究平台,加强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史教材建设,完善相关课程设置,组织法学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专项研究,深入总结党百年来领导法治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加大专门教师队伍培养力度,形成老中青结合、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共同传承保护好红色法治资源。

  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深入研究、持续推进,促进理论研究更好推动法治实践发展。立法领域要加快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研究,健全立法快速响应机制,统筹立改废释纂,着力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法治政府建设领域要突出研究重点,健全完善行政决策制度体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行政复议,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司法领域要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实践法学研究,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法治社会建设领域要深入研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律师、公证、仲裁制度改革,完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坚持守正创新、凝聚合力,共同为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营造良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是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国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重大使命任务。必须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切实履行好中央依法治国办对法学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职责和司法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法学教育工作的指导职责,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凝聚合力做好法治人才培养工作。

  在铸魂育人上下更大功夫。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思政育人,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育人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好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到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法学人才培养各环节,教育引导学生德法兼修、明法笃行,打牢法学知识功底,培养法治精神。加强实践培养,把法治建设实践的最新经验和生动案例带进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到法治实践一线长见识、增才干,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把书本上的法学与现实中的法治结合起来,坚定法治自信,自觉立志肩负起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重任。发挥好法学教师言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作用,广大教师要坚定政治立场,深入了解法治实践,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专心治学、教书育人,用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矢志不渝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在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更大作为。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代法学教育的迫切任务。加大新兴领域法治人才供给力度,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新兴领域法学学科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法学、数字法学等,加快培养既懂科技又通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创新重点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法学院校结合学科条件、区位优势、办学基础,突出办学特色,聚焦海事海商、金融法治、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加强人才培养,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在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上狠下功夫,深入对接涉外领域人才需求,加强专门化“订单式”培养,加快提高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效。建好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推进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涉外法治学科一体建设,完善国际法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做好涉外法治人才储备工作。

  在深化协同育人上采取更实举措。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持续深化法学院校和实务部门务实合作。建立常态化协同育人制度机制。突出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把法学院校与法治工作部门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实训等环节深度衔接要求落到实处。协同编写优质法学教材。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法学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编写制定,组织力量编写涉外法治等重点教材,加强审核把关,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育人导向,协同构建中国特色法学教材体系。建立挂职学者和法律实习生交流常态化机制。建立健全法学专家学者到法治工作部门挂职和接收法律专业学生实习常态化机制,支持司法行政机关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同志到高校兼职任教,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让双向交流机制畅通起来。

  新征程上,做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进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求真务实、担当作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央依法治国办副主任、司法部部长)

标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
网站编辑 - 王慧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06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