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营养餐的意义是陪伴

2019年01月04日 09:35:25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廖德凯

  江西一乡村小学45岁男校长和25名留守儿童的生活故事,被拍成视频引起媒体关注。这所坐落于江西鹰潭余江区的小学,名叫黄泥小学,校长章站亮自2018年10月来,自费购买食材每天为孩子们做“营养加餐”的故事,在当地传开。章站亮做营养餐的场景,被一名实习老师拍下后传至网络,短短一个多月,发布该视频的账号就收获了15万“粉丝”。

  许多人感动于章校长自费为孩子加餐的行为,但并没有真正读懂他为什么要为孩子加餐。事实上,章校长的“加餐”,真正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增加孩子的“营养”,而是对留守儿童的陪伴。而这种陪伴,是留守儿童最为珍惜的关爱,也是农村留守儿童最为稀缺的资源。而如何为留守儿童营造陪伴的氛围,应是各地基层教育机构和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关于加营养餐的目的,其实章站亮已经说得很清楚,并不是因为孩子们家里困难,吃不起这样的营养餐,而是“想更多地和他们亲近,多一点关爱”。有网友想要捐款,他也非常明确地答复,孩子们不缺钱,缺的只是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章站亮敏锐地感受到了学生的内心最需要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一部分的关爱与陪伴的目的。从孩子们欢乐的笑脸和积极参加的态度上,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的幸福。

  一顿小小的“加餐”,营造了一个家的环境。农村的孩子,只要有锅碗瓢盆的地方,有炊烟升起的地方,有自己吃饭的地方,就有家的存在。章站亮这一创意的关键,就在于把握住了孩子——留守儿童的心理,用共同做一顿饭,完成了对留守儿童的陪伴。这对留守儿童心灵的慰藉作用,远远超过了这一顿加餐所包含的营养。不难想象,哪怕是多年以后,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出来的孩子,会多么地想念这段生活,而这样的陪伴,也必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也许要到很多年以后,我们才会真正认识到这顿营养餐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但在当下,如何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的“陪伴产品”,却仍在摸索之中。我们知道,留守儿童问题看上去是教育问题,根本上却是一个经济现象。父母外出打工并不是因为不愿承担教育子女的义务,恰恰相反,他们是为了更好地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当留守儿童问题无可避免地出现的时候,简单指责打工父母不陪伴孩子显然不公平,而应当思考如何为“陪伴”提供政策和服务。

  有的地方为了落实父母责任,硬性规定工厂督促务工父母陪伴孩子的次数和时间。看似对留守儿童的“精准关爱”,其实最终难逃花瓶政策的结局。伴随经济现象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说到底还是由于政府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所带来的结果,要消除这一现象,根本落脚点还在完善公共服务政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上。

  比如,保证外出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学的要求,各地落实了多少?落实的质量如何?工厂是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让务工人员能将子女接到身边?务工人员流入地是否制定了有效的平权政策?学校是否像章站亮一样,为留守儿童提供了真实有效的陪伴教育?是否帮助外出父母设计了可操作的陪伴计划和科学的陪伴方式?

  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留守儿童减少的过程,也是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和陪伴的过程。章站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所学校的陪伴问题。这一做法在理念上、技术上和思路上具有非常好的启发意义,但仍只是治标而非治本。而且每个学校、每个地区的情况不一,难以简单复制这一经验。那么,谁来陪伴孩子,如何为孩子配置“陪伴资源”,最终还得回到公共服务政策的制定和有效落实上来。

标签 - 陪伴,留守儿童,营养餐,营养,孩子
网站编辑 - 孙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