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破解农业绿色发展难题的关键

2019年04月22日 08:47:17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金书秦 韩冬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在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目标,提出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而科技创新则是破解绿色发展难题的关键所在。

  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时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既是目标要求,也是实现手段,农业绿色科技体系是实施农业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必将带来新一轮的农业生产革命。

  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育种栽培、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已经研究推广了一批先进的技术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华北北部小麦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仅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也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2017年原农业部决定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农膜回收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这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举措。2017年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情况达到60%左右,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3.68%,化肥农药提前三年实现零增长目标。

  下一步,要在观念和行动上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绿色科技支撑农业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要在观念和行动上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一要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针对农业生产,从要产量到保产能、保产地转变;针对农业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要逐步还旧账、杜绝欠新账。二要全面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为全国人民提供足够、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实现,不是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是关乎人心向背的政治问题。第三要深入推进农业资源环境的全要素、系统性保护。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有“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全局思维和统筹安排,避免顾此失彼。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急于求成,更要有历史耐心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持续发力常抓不懈。五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视为农业发展的生命线。绿色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农产品是否安全、优质,对于农业绿色发展而言,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加大对农业绿色科技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建立对绿色农业的精准扶持机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现农业现代化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要求,明确当前农业发展的方向为综合能力的提升。

  农业要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增长,科技创新是核心动力。因此必须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绿色农业为导向的科技研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绿色科技创新,激励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农业节水灌溉、有机栽培、循环型农业等的技术研发,补齐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在政策上,完善并落实绿色农业激励制度,加快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建立绿色农业科技精准扶持机制,引导农业生态创新。

  强化政策落实,破除技术壁垒,把激励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议上指出,有了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落实。针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不仅要加大政策创设力度,更要重视已有政策的落实。如《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畜禽养殖场沼气发电上网享受可再生能源上网补贴。但在政策落实中,养殖场沼气发电经常被以“发电量不稳定”“不符合技术标准”为由被有关部门拒绝入网,养殖户得不到发电上网的收益。一些技术上的附加成本也使政策落实事实上存在很大障碍。此外,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有机肥生产往往执行的是工业电价,而不是农业电价,这也加大了有机肥生产的成本。因此一方面要不断破除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更要落实激励政策,有了明确的成本和收益预期,才能有效吸引社会资本的长期投入。

  (金书秦,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韩冬梅,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标签 - 农业面源污染,循环型农业,绿色农业,发展难题
网站编辑 - 孙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