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产业基础须破解几个难题

2019年10月10日 17:15:05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瞿长福

  门类最完整,并不意味着基础最强大、竞争力最强。从做强产业基础来看,我们需要破解几个发展中的难题。第一个难题是发展思路问题。第二个难题是各自为战、体系分割的机制。第三个难题,就是把“做强”与“开放”对立,把“自主”与“合作”分割

  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国家工业主管部门发布的这一消息令人自豪。但欣喜之余,我们也不应忘记,门类最完整,并不意味着基础最强大、竞争力最强。

  不独工业基础,就整个产业基础来看,我们同样存在大而不强、大而欠优的问题。我们虽然已经是制造大国,但在制造产业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基础软件、操作系统等方面竞争力还不强,许多产品依赖进口。这也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强调做强产业基础的原因。

  从做强产业基础来看,我们需要破解几个发展中的难题。第一还是发展思路问题。我们知道,新中国成立时几近一穷二白,还面临发达国家技术封锁。在这种情况下求发展,需要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以最快最省的方法和路径打下工业基础,不管好赖,先得有,“瓜菜代”也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落后中追赶,“有水快流”“三来一补”“市场换技术”,先发展起来再说。这些“效益优先”的阶段性发展思路,使我们摆脱了经济长期困厄的局面,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产业基础不牢、产业链运作水平低。

  进入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发展主线,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这既是我们应对外部复杂环境的立足之本,也是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这一新的发展思路,各地各部门以及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要跳出自身,看高一层、看远一程,才能全面理解,沉下心来,久久为功。但是,囿于惯性思维、既有成效、条块局限等,转变发展思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也是为什么多年前就发出“做大做强”的呼声,但整体上我们仍然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内在原因。

  另一个难题就是各自为战、体系分割的机制。产业基础能力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单打独斗可以完全解决的,需要整体创新氛围与具体支持举措相结合,需要产业上下游甚至不同产业相互衔接,需要不同地区互相协作,还需要耐得住寂寞,允许一定时间听不到“响声”、看不到“动静”。这就需要有配套的体制机制措施,政府做好该做的,市场能做的还给市场,从政策支持、考核检查到鼓励创新以及支持创新的风险负担、产业链协同、上下游联动攻关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让上下游、不同区域都敢于作为。当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消除身份障碍,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研发创新成果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把“做强”与“开放”对立,把“自主”与“合作”分割。闭门造车的教训过去不少。产业分工是全球分工的产物,任何产业体系都不是与世隔绝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能取得巨大成就,也得益于开放合作。因此,做强产业基础,需要我们具有更开放的视野和更开阔的胸怀,在产业链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进行布局和优化,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努力突破关键核心领域,补齐重大短板,提升产业链水平。

标签 - 做强,产业基础,做大做强,合作,基础软件
网站编辑 -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