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读 经济 政治 文化 党建 社会 科教 国际 国防 生态 纵横 来稿 论坛 专题  
   
 
 
 
 
·中央政治局九常委的“汶川足迹”
·胡锦涛总书记对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监督检查工作
·我们看到了四川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巨大成效
·温家宝总理第十次四川地震灾区纪行
·中央领导对灾区的指示是提醒也是激励
·温家宝:努力开创灾区发展振兴新局面
·胡锦涛考察四川 视察北川新县城建筑工地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主题展开幕
·汶川地震三周年前 温家宝等领导人密集赴川考察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汶川灾后重建纪实
更多 >>
  重要文章
更多 >>
·刘奇葆:从悲壮走向豪迈
·“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记
·旗帜凝聚力量 制度彰显优势
·强卫:伟大的国家力量的生动展示
·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恢复重建
·人民日报:“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抗击汶川地震灾害的“四川实践”与启示
·刘奇葆:社会主义制度铸就抗震救灾伟大奇迹
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四川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这是胡锦涛在德阳市残疾人康复及假肢中心考察时候,搀扶一位在地震中失去双腿的伤残人员进行康复训练。
·汶川地震一周年一生不止这一天
·震后一年,我们收获了什么
·专访汶川县副书记:重建汶川之路
·胡锦涛考察四川 视察北川新县城建筑工地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走过灾难的这一年
·用兴建奥运场馆的速度援建灾区
更多 >>
·汶川重建:最好的建筑是学校
·汶川地震两周年:灾后重建书写奇迹
·震区家变:在现实与乌有中摇摆
·心灵重建是一场持久战
·“灾区重建,不仅仅是把楼房盖起来”
·一座城市的重建焦虑与安居希望
更多 >>
·四川今年9月底全面完成灾后重建
·四川灾后3年见证
·新家园 新生活 新风尚
·汶川灾区教育完全恢复到震前水平
·现场回访:援建者与当地人成亲人
·中国守护汶川大地震“灾难瞬间”
更多 >>
更多 >>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活动举行
青山寂静倾听深切思念,岷江奔腾激扬奋进力量。胡锦涛主席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 
·汶川地震3年30件大事
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我们多方收集资料,整理出“汶川地震3年30件大事”。我们深知,即便列出300件大事,也只能是沧海一粟,仍会挂一漏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这场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中谱写出的伟大篇章,仍需要时间慢慢梳理。这30件大事已载入史册,未被列入的事件也注定会被历史铭记。

·胡锦涛考察四川 视察北川新县城建筑工地
·贺国强在四川考察:努力建设美好幸福的新家园
·汶川特大地震“四个没有”奇迹
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暴发瘟疫,没有社会动荡——尽管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烈度最强、破坏最大、灾情最重、救援最难并致使恢复重建最艰巨复杂的特大地震。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了大灾大难,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谱写出新的壮丽诗篇。

·刘云山:广泛宣传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
·汶川重建中国向世界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更多 >>
·中国速度见证制度优越性
·21省市对口支援再显民族凝聚力
5月22日,民政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对口支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提供受灾群众的临时住所、解决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全国红十字系统接收川震救灾款物
截至今年2月,全国红十字系统共接收汶川地震救灾款物价值人民币199亿元,其中资金160亿元,物资价值39亿元。
·“特殊党费”援建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4500多万名共产党员自发交纳了“特殊党费”,其中80.3亿元用于帮助和支持四川灾后恢复重建。
·感谢援建者!汶川县委书记鞠躬6次
同样是援建任务完成了,对口支援理县的湖南援建者聂标等人即将踏上回湘的归途,他说,“这里就是我的家,我会永远记在心里。”
更多 >>
·校亦如家 新北川中学里的故事
位于中国西南四川省的新北川中学里,高二(2)班的学生们正在上英语课,他们有节奏的朗诵声使周遭的一切显得更加平和。在上课的学生中,坐在第一排的何新桥一边埋头记着笔记,一边随着老师一遍遍地朗读着英文单词。 
·叶茂:汶川震区重建任务提前完成让人欢欣鼓舞
还记得汉旺那个钟楼吗?那个在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顿然停止的大钟,能将人们立刻拉回那场惊愕的记忆。被地震破坏的汉旺旧城已无人居住,那里成为了地震遗址。空旷陈旧的街道已经承受不住摇晃的蹂躏。
·羌文化重建仍在路上
羌族拥有上千年历史,没有自己的文字,语言与文化靠祖祖辈辈口耳相传。三年前,这个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民族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遭受重创:约30万的人口一次性锐减10%,其独特建筑风格的民居几乎全部倒塌。
·汶川大地震两周年:家园和心灵在重建中新生
“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之际,我们再次聚焦曾经遭受灾难的土地和人民,回顾过去两年的重建经历,欣喜与忧虑同在。然而,贯穿在两年里,一个始终不变的词汇就是“改变”。
 
漫步都江堰市区,如果不驻足细看路旁用绿布围蔽的高楼,甚至很难察觉地震在这个重灾区割下的创痕。与此同时,该市邻近震中映秀的乡间则忙着“改天换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大开发”景象。如今的都江堰熙熙攘攘,交通繁忙而有序。不少居民已经搬回经检修确定无恙的住宅和商铺之中。沿街受损的房屋则正在维修加固,外墙上挂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工程队的标语。 
灾后恢复重建也成为整个四川农业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动力。抓住灾后重建机遇高位求进,2010年四川省实现农业增加值2482.9亿元,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5140元,年均增长12.9%,全年完成农业农村建设项目投资1090亿元以上,农业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四川农业经历“阵痛”后交上一份漂亮答卷。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在5·12大地震中,绵竹是四川省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1万余人不幸遇难,90%的绵竹人无家可归。在江苏的对口支援下,昔日川西明珠绵竹开始重绽异彩。走进绵竹孝德镇年画村,就像走进了漂亮的年画:粉墙黛瓦的崭新农房,随处可见的园林小景,川西风格和江南元素有机融合;外墙上各种题材的年画,亮丽活泼;一个个“农家乐”的小院里坐满了来自各地的游客,悠闲而惬意。一位来自什邡的游客这样称赞如今的“年画村”。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4月23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召开“美好家园天府新篇章”重灾市州灾后恢复重建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共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友介绍了德阳灾后恢复重建情况。面对“5.12”特大地震的空前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对口援建省市和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援下,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只争朝夕。
3年过去,当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四川省青川县,那片曾经生灵涂炭、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已是一派勃勃生机!截至目前,浙江援建青川的547个项目全部交付使用,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累计完工852个、完工率93%,完成总投资215亿元、占规划任务的90.7%。3年重建,青川恰如一位“跨栏”高手,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2009年,青川实现了广元市制定的“八个超过”和“六个增速第一”,全年GDP实现13.6亿元。
 
孩子,你慢慢来——汶川地震灾后学校重建纪实
在一切慢慢安顿下来后,北川中学面临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北川中学现在名气这么大,如果在教学成绩上还像以前那样,就说不过去了。”为此,北川中学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并准备引进更好的老师。现在的北川中学由北川高中、原在县城新区的北川初中和原陈家坝初中组成。由于地震死亡人数过多,各班建制被重新编排。
广元重灾区普通农家:小洋楼里的幸福生活
据悉,广元全市纳入国家重建规划项目6305个已经全部开工,完工93.28%;完成投资1134.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92.76%。截止目前,三年灾后恢复重建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城乡住房重建全部完成。68.5万户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于2009年5月12日前全面完成;19.96万户农房、4.54万套城镇住房重建全部完工,灾区群众居住环境比灾前明显改善。
让全县人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场特大地震,使本就薄弱的宝兴医疗卫生条件再次受到重创。正在此时,社会各界的援助不断涌来,使宝兴人民又看到了医疗机构恢复重建的希望。经过两年灾后恢复重建,一幢幢崭新的乡镇卫生院拔地而起,一个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看着医疗卫生条件的迅速改善,宝兴人民满心欢喜。
青川东河口村村民:望温总理再来看看
“现在村里重建得更好了,要是还有机会,我一定要邀请总理再来东河口村看看。”这是四川省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村支书王均成的愿望。他说,作为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东河口村的恢复重建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村民们都希望温家宝总理再来看看大家,看看他们的新生活。青川属于“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县,2009年9月24日,温家宝总理第三次赶赴青川,看望当地受灾群众。
 
心灵的抚慰,带走难以言说的悲伤
“不想一个人呆在房间。办公室上上网,看看书,找点事情做就要好一些。”李懋老师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是侄女的“自画像”:一个少了一只翅膀的独臂天使,面带微笑,飞翔在蓝天白云间。对李懋老师来说,映秀,是伤心之地。可是,除了回来没有其他的选择。“老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勇敢地直面一切。”
汶川地震灾后应急心理援助阶段已经过去
震后三年,心理问题肯定还会有,但是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了。大多数人会自然的通过灾后心理的创伤阶段,逐渐自我康复。灾区人民的生活绝对不会因为有创伤就永远的埋在过去悲伤当中,大部分人都是在向前走。现在,心理援助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引导灾区民众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中国成功展开大规模心理救助
三年来,灾区家园重建基本完成,而心理重建仍将继续。随着灾难渐行渐远,震后初期的心理救援将转变为一项长期工作。孙学礼表示,目前,四川正在构建“五级心理卫生综合服务体系”,这一服务体系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覆盖学校和医院普通门诊,旨在让解决灾区民众的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疾病成为一项常规工作。
新学年探访汶川地震孤儿:“创伤”的一页已翻过
“现在在我们学校,你甚至能明显感觉到‘安康’孩子比一般孩子更有‘亮剑’精神。”棠湖小学大队辅导员雷朝丽老师介绍,“安康”孩子是全校运动会破纪录最多的集体,国旗班训练最棒的标兵……“他们生活、学习都在一起,相同的经历让他们更能吃苦,更有组织性,更懂得合作协调。”雷老师这样评价。
在心灵上重建一个家
帮助受灾者愈合心灵上的创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心理工作者发挥专业特长,为灾区人民抚慰心伤,值得称赞。创伤的弥合需要时间,伤痕在所难免,但要真正解决灾后心理危机,一方面需要受灾者自身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重新树立生活目标,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另一方面也需要心理辅导人员给予受灾者持续的心理跟踪辅导。
2011年4月25日至29日,朱铁志副总编辑带领《求是》杂志22位党员干部赴四川汶川、北川等地参观考察,感受重建精神,见证重建奇迹。 更多 >>
更多 >>
· 九常委三年地震灾区的足迹为我们诠
· 汶川奇迹见证制度优势
· 抗震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带来的启示
· 决战决胜的四川经验
· 新汶川里话重生
· 灾后重建成功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
· 灾后重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
· 灾后文化重建的价值取向
· 抗震救灾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
更多 >>
· 汶川地震三周年:让责任延续下去
· 永恒的力量
· 团结的力量创造了奇迹
·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 人间大爱“书”不尽
· 九常委三年地震灾区的足迹为我们诠释啥?
· 汶川,千面中国的一个真实表情
· 这份信念永在心间
· 震后重建奇迹彰显中国社会制度的优势
 
木棉花:每次看到5.12的同胞们,心里有中说不来的感觉,汶川加油,中国加油!
阳春白雪: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他们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援建单位的帮扶下,提早完成了重建任务,当地居民的生活指数也有所提高,真是一场伟大的奇迹!
九头鸟:汶川抗震救灾的每一个胜利,都凝聚着你们的艰辛付出;汶川恢复重建的每一项工作,都饱含着你们的倾情奉献。
勇者前行:“山川重绿、家园更美”,经过近千个日夜的奋战,地震灾区交出了“精彩”答卷,关心和帮助过地震灾区的援建者们自始至终是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伟大力量。
匿名:献上小诗一首——你看,山坡上的杜鹃花又在浪漫绽放,山川的春色依旧美丽如昔。经历苦难的汶川,必将在爱心中抚平悲伤,重造希望!
天佑汶川:时隔近三年,重返灾区的人们看到的是修整一新的道路、春意盎然的绿树花……走出灾难的阴影,灾区创造着日新月异的新家园、欣欣向荣的新生活。凰涅槃,浴火重生。灾后重建,让梦想成为可能,让愿景变成现实。
川妹子:感谢全国人民对我们四川的帮助。
【《求是》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英才】 【投稿《求是》】 【投稿本网】 【意见反馈】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qstheor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求是杂志社版权所有 | ICP备案编号:05083839 | 京公网安备110101001873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