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春节的“廉洁底线”

古迪 绵阳市纪委监委
【理论新视野·解读新时代】

守好春节的“廉洁底线”

古迪 绵阳市纪委监委 求是网 2019-02-04 08:00:00

  新春将至,一张网络热帖在各大媒体竞相转载,其核心要旨是呼吁重视春节的传统性,保留浓浓的中国年味儿。这样的倡议自然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从社会氛围、过年形式以及创新载体等各个方面来看,春节依旧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文化符号。弘扬春节传统,就要坚守文化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其中有一条底线应当坚守,就是“廉洁”。

  春节是个廉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春节一直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这里面也包含着新春的“变”与“不变”。变的始终是形式,不变的终究是内涵。例如,辛亥革命之后,在春节礼仪上,把以前的跪拜和作揖等礼节全部废除,改成脱帽和握手等新礼节。诸如此类的改变有很多,但拜年的寓意没有变化。春节也是敦亲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焚香烧纸正渐渐变为敬献鲜花,但不变的是对忠孝礼义的遵循。从古至今,春节既是一个充满人情的节日,又是一个讲究清正廉洁的节日,这是礼仪的重要内容。正如春节习俗之一的写春联,历史上就不乏“一联清风”的绝世佳对。拜年习俗也是如此,可是“变异的拜年”却丢掉了新年祝福的内在实质,披上了行贿送礼的外衣,不仅违纪违法,也给传统文化抹黑。

  廉节需要监督。清正廉洁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廉洁底线是传统礼仪和现代价值的共同要求。把春节过成真正意义上的廉节,既需要全民的道德素养提升,也离不开各方面的监督。监督像是“探照灯”,来自各方的监督就像许许多多的灯一齐打开,绝不留下黑暗死角。这各方的灯,包括了纪检监察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等,这些灯相互补充,将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明亮。春节是年节,春节需要廉洁。我们珍惜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精神财富,就必须用实际行动维护它。如今,广大党员干部在这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大可用平常心对待这敏感的“底线问题”,正是得益于公开、透明的体制机制,日臻完善的监督制度和积极有效的监督措施。有了监督,不是增加了压力,相反,有了监督更能释放压力,更能让大家甩开顾虑,过一个愉快、祥和、廉洁的年。

  监督务求实效。监督的实效在于社会风气的转好和良好政治生态的巩固。而这两个大环境可以在春节这个特殊的小环境里充分体现出来。所谓“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节日期间的人情往来密集,往往是“四风”问题,特别是腐败问题的集中爆发期。既要依靠长效机制,也需要进行专项治理。多说一句话,多加一把“锁”,时时念到、刻刻提醒,真正地把廉洁之性练就、把廉洁之弦绷紧。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就是要培养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意识,让大家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干事创业;就是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抓具体、补短板、防反弹,杜绝“四风”突出问题死灰复燃。

  百节年为首,为官廉当先。守得住“廉关”才能过得好“年关”,这一关既寓意将“廉洁”贯穿全年,也是一年风清气正的良好开端。守好过年的“廉洁底线”,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家风化人心,才能让“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成为真实的写照。

标签 - 春节,廉洁底线,文化内涵,传统性
网站编辑 - 李丹华
评论 登录新浪微博 @求是 发表评论。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