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密码”

2019年06月17日 14:12:44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孙思清 编制

  6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中亚之行回京。回顾今年以来多场外交活动,不论是出访还是主场,都鲜明展现了这位大国领袖的中国智慧、中国气派、中国风范,蕴含着高度的文化自信。2019年第12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华民族为何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密码”。请随笔记君一起来看!

密码一:以德服人、以文化人

  2019年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罗马,开始对意大利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步出舱门。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总书记说: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学习笔记”注: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5000多年绵延不绝、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精神滋养,也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这其中就包括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欧洲。

  “欧洲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一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因此2019年首次出访,我选择了欧洲。”习近平主席2019年首次出访,来到了欧洲的意大利、摩纳哥、法国。曾几何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成为欧洲宫廷的时尚,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思想的滋养。2020年互办中意文化旅游年,2021年互办中法文化旅游年,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24年巴黎奥运会为契机加强中法两国体育文化领域合作……一项项合作计划,更显中欧文化交流的蒸蒸日上。

密码二: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2019年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总书记说: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学习笔记”注:

  在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的今天,缺乏文化自信,没有了精神独立性,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会失去精神根基。

  文化自信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也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的自信,5月15日至22日,由中国倡议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文明加强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新平台。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密码三: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19年6月15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亚洲安全和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总书记说: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学习笔记”注: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重要内容,也是基本支撑。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从哪里来?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立足的文化土壤。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这是我们独特而珍贵的思想资源。

  6月12日至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访问期间回顾中吉、中塔之间悠久的交往历史,讲起张骞、李白、索莫尼等历史人物在古丝绸之路上留下的友好足迹,在往访国引起热烈反响。面对当前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提炼那些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可以为时代发展提供新指引,为人类文明作出新贡献。

标签 - 文化自信,密码,传统
网站编辑 - 孙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