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七个视角,读懂总书记山西之行

2020年05月14日 12:54:51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学而时习工作室

  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大同、太原等地,深入农业产业基地、移民新村、文物保护单位、改革示范区和企业等,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调研。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总书记第6次到地方考察,他深情地说:“到中央工作后,我一直关注着山西。”时值2020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总书记此次山西考察意义重大,释放了大量重要信息,值得细细揣摩。

 (一)“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

  5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大同市云州区,考察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

  大同黄花种植有600多年历史,是当地主导产业。

  总书记步入田间察看黄花长势,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亲切攀谈起来:土地是不是流转了?一亩地能给多少钱?加上做工,一年下来能赚多少钱?

  总书记指出:

  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

  就是要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大同黄花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乡亲们富而忘忧。

  “学习笔记”注:

  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上个月在陕西考察,总书记关心柞水的“小木耳,大产业”。这次在山西考察,总书记再次点赞“小黄花大产业”很有发展前途。从陕西柞水木耳到山西大同黄花,总书记对产业扶贫的重视一如既往。

  总书记在这方面作出过许多重要论述。比如,“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等等。

(二)“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

  离开种植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邻近的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考察调研。

  这个村是易地搬迁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158人。近年来依靠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实现了稳定脱贫。

  易地搬迁不仅是为了解决住得好的问题,更是为了群众能致富。

  总书记指出:

  要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

  要把群众受益摆在突出位置,从产业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出台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既要当好乡村产业项目的组织者、推动者,又要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只要有机会,总书记到地方考察时就一定要到老百姓家里去看看、拉拉家常。

  这次也不例外。在搬迁户白高山家,他高兴地告诉总书记,“盖房子,娶媳妇,这是我们庄户人家一辈子的大事。我们打心底感谢共产党!”

  看到他家里日子越过越红火,总书记十分高兴:

  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现在不收提留、不收税、不收费、不交粮,而是给贫困群众送医送药、建房子、教技术、找致富门路,相信乡亲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

  “学习笔记”注:

  带领人民摆脱贫困,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一定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信念。

  3年前,总书记来到山西,专门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3年后,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的冲刺阶段,总书记再次来到山西,主要是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在调研摸底的同时,为各级领导干部一鼓作气、打赢打好脱贫硬仗作出表率。

(三)“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11日傍晚时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

  总书记仔细察看雕塑、壁画,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

  总书记强调: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习笔记”注:

  在国内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将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2015年2月15日,在西安,他察看古城墙保护状况;2018年10月24日,在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他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2019年8月20日,在嘉峪关,他察看关城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

  文化遗产的背后,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关于历史文化遗产,总书记对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从这样的维度去考量文明的分量、思索民族的复兴,就能清晰感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四)“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

  新时代,党中央赋予山西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任务。

  “这项改革是我2009年在山西调研时提出的课题。这件事,我始终很关注。”5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了解示范区改革创新发展情况。

  “山西曾一煤独大,兴于煤也困于煤,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对自然生态破坏严重,也一度对政治生态造成恶劣影响,教训十分深刻。”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总书记强调:

  山西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山西如果能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对全国同类型的省份也有借鉴意义。

  “学习笔记”注: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希望山西“用好这一机遇,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2019年5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支持山西通过综合改革试点,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山西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转型”是山西标志性的关键词。建设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转型要获得成功,关键是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五)“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12日上午,在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生产车间,察看企业转型升级产品展示,了解企业运行情况。

  总书记拿起一片“手撕钢”仔细察看,用手指轻轻扭折了一下,不禁称赞:“工艺确实好,就像锡纸一样薄,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

  总书记指出:

  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希望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现在,全国防疫工作进入新阶段,既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同时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希望企业不要麻痹松懈,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更好复工复产,做到安全生产、健康生产,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努力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学习笔记”注: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作出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两战都要打,两战都要赢。

  这次疫情虽然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短期的冲击,但从中长期来看,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基本态势。

  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学,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六)“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

  12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听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综合治理、流域生态修复等情况汇报,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城市环境建设等情况。

  总书记沿汾河东岸步行察看,不时驻足凝望:“过去都是忙着搞‘路桥隧、铁公机’,现在县一级都很注重城市的绿色改造,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城市建设水平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治理理念、市民素质,要坚持不懈抓下去。”

  总书记指出:

  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不断增强太原的吸引力、影响力,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习笔记”注: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提出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他要求山西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这次再到山西,总书记对太原汾河沿岸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表示欣慰,多次谈及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再现“锦绣太原城”的要求。

  对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倾注了巨大心血,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城市乡村。疫情发生以来,从浙江之行重访安吉县余村、察看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到赴陕西深入秦岭了解生态修复,再到此次来到山西考察汾河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是今年总书记地方考察的重要主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这些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金句”,已润物无声地融入实践之中。

(七)“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山西各项工作予以肯定,并对山西下一步工作作出战略部署。

  要更加及时有效解决企业恢复生产经营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要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基础,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

  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不懈抓好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总书记特别强调:

  当前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疫情反弹的风险始终存在。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坚决防止疫情新燃点,决不能前功尽弃。

  “学习笔记”注:

  近期,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绝不能前功尽弃。在山西,总书记再次作出这样的警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于我们慎终如始、防微杜渐,继续绷紧疫情防控之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党上下必须深刻领会、扎实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压实政治责任、属地责任,做好较长时间常态化防控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为加速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内容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求是》杂志

  来源:学而时习工作室  策划:韩辰 李丹华  审核:宋维强  监制:马建辉

 

标签 - 习近平,山西考察,视角
网站编辑 - 韩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