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引领时代

——跟改革先锋学本领(二)

2019年01月13日 10:55:27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张树军

  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

  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无数优秀中华儿女一棒接着一棒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变革篇

  变革,是改变陈旧落后的东西,建构有利于我国发展进步的新的东西,就是在改造旧世界中建立新世界,永不僵化、永不停止,进而实现历史性转折和巨大跨越。改革开放,首要的就是打破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弊端。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革故鼎新、不断超越的过程。

  1979年,广西河池合寨大队果作屯农田包产到户。群众生产积极性虽空前高涨,但一年下来,由于人人忙着种自家的田地,集体事务无人顾及,秩序处于失控状态,甚至出现偷盗、赌博、乱砍集体山林等行为。这时,共产党员韦焕能站了出来:“不能这么下去了,该有人管管了。”32岁的韦焕能召集党员、老生产队干部和群众讨论,果断作出决定:成立村民委员会,管理集体事务。“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这要冒很大风险,但党员要有担当。”韦焕能说。

  1980年1月25日,果作屯村民采用无记名方式,在卷烟纸上投票,差额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韦焕能当选为首任村委会主任。村委会还探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村规民约、选举方法、议事制度等,为建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了重要探索。

  1982年,村民自治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形式之一。村民自治更激发了农村活力,村“两委”带领群众种桑养蚕,年产值超过200万元,合寨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已达9000元,90%以上的农户住进了楼房,安装了闭路电视;老年人活动中心、村民自治文化公园等一批活动场所陆续建成,村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在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当年,王伯祥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富民强县为己任,认真贯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精神,积极进行体制改革,立足寿光市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全力扶持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和推广,创建了全国闻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掀起了一场改变农民群众命运和改写农业历史的“绿色革命”。寿光蔬菜产业化模式推向全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为解决长期困扰寿光经济发展的南北不平衡问题,王伯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大胆提出了突破北部的战略,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发展规划,连续三年组织20万劳力开发寿北地区,把占全县总面积60%的不毛之地,硬是变成了全县的“粮仓”和“银山”。面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局面,王伯祥主持论证上马了一批重点项目,公开考选、大胆启用优秀企业经营人才,大力推动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和工业股份制改造以及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潍坊地区经济繁荣贡献力量。

  对于一支船队乃至一家船舶公司而言,领航者很重要。航运业竞争激烈,客户需求日新月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市场风浪吞噬。进入航运业43年来,许立荣无疑是一位优秀船长,更是一位出色领航者。从26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船长,到59岁成为世界最大船队的掌舵人,许立荣的身份变了,担子重了,但职责并无二致,他依旧要迎风观星,斩浪前行。

  在许立荣带领下,组建尚不足3年的中远海运正在从过去国际航运跟随者转变为今天的引领者,正在通过自身影响并参与国际航运的行业规则制定,大力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成为国际航运业东半球平衡西半球的重要力量,有效改变了全球航运竞争格局。他积极落实“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任务,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加快推进码头产业国际化经营,着力打造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海洋运输通道和物流通道,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篇

  创新,就是敢为人先,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攀科技高峰,改进工作模式和方法,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科技化之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发展。改革开放在本质上就是要解决我国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一些问题解决了,就推进了我国发展。在进一步发展进程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还要通过深化改革来不断调整、完善。

  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是唯一一个未曾出国留学的人。他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勇于创新,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

  在研制氢弹过程中,于敏曾与死神擦肩而过。1969年初,因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也由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的劳累,他的胃病日益加重。在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他身体虚弱,走路都很困难,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移动。热试验前,于敏被同事们拉到小山冈上看火球时,已是头冒冷汗,脸色苍白,气喘吁吁。过了很长时间,他才慢慢地恢复过来。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但他仍坚持工作,积极创新,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二代核武器的研制中,于敏突破关键技术,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王选就致力于科研成果商品化。到了90年代初,他带领科研工作队伍不断开拓创新,先后研制成功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9%的国内报业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实现了我国出版印刷行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和电”的技术革命,成为我国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

  此外,王选还直接研制出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彻底改造了中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

  1987年3月的一天凌晨,陕西省岐山县祝家庄镇杜城村还笼罩在一片夜色之中,只见一个瘦小的身影,背着行囊,迈着欢快的脚步,走出了村庄。这个从岐山脚下走出的人便是25岁的巨晓林。尽管春寒料峭,因为带着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他却越走越有劲,越走心里越亮堂。因为希望之门已经为他敞开了,他要去中铁电气化局,当一名农民工。

  面对这个技术密集型工种,巨晓林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勇于创新,熟悉和掌握了大量铁路接触网施工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他先后参加了大秦线、京郑线、哈大线、京沪高铁等10多项国家铁路重点工程建设,创新施工方法114项,主编《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配发给数千名接触网工作人员作为工具书。

  巨晓林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工人,唱响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主旋律,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矢志不渝,用努力和意志叩开了梦想的辉煌殿堂之门,用心血和汗水谱写出人生的精彩华章。

  引领篇

  引领,核心是价值导向,就是拥有敢闯敢试、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既要涉险滩,又要闯难关,还要破除影响和阻碍发展的樊篱。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必定坚定自信、睿智从容,必将澎湃向前、引领潮流。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用笔名发表的文章,题目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主要起草人胡福明是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他以共产党员的巨大勇气和知识分子的强烈担当,勇开思想先河,勇立时代潮头,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国理论界炸响了一声“春雷”。在邓小平支持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拉开了解放思想的序幕,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20世纪初发生的那场抗击“非典”的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003年春天,在南国羊城,钟南山矫健的身影奔忙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临危受命,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带领团队以科学的精神、高超的医术,抢救了一个个危重病人,总结并提出救治“非典”的医疗方案,被称为华夏科学抗击“非典”第一人。他还主动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众大力普及卫生知识,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为夺取应对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看到这首歌的歌词,你一定哼唱了起来,它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最著名的歌曲。而这首歌的曲作者,就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作曲家,施光南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创作实践中追求思想性、艺术性和群众性相统一,为人民留下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国妈妈》《月光下的凤尾竹》等著名的音乐作品,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国内外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他坚持把爱国作为音乐创作的永恒主题,为人民书写创作,谱写时代赞歌,被誉为“时代的歌手”。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对重振民族精神的企盼,引起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奋发进取。

  40年来,改革开放作为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开拓的内生动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国家发展之路、民族复兴之路、人民幸福之路。改革开放不仅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更培育、塑造了改革开放精神。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标签 - 改革开放,1980年,杜城村,非典,引领潮流
网站编辑 - 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