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2019年01月22日 18:07:33
来源: 新华日报 作者: 韩震

  ● 创新性的理论必须随着实践前进的步伐不断推进自己前进目标的地平线。

  ●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变革,才能解决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只有通过整体性的变革,才能解决部分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只有通过普遍性的思考,才能解决特殊性的不充分问题。

  ● 改革与开放的相互推动就实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中。深化改革仍然要注意改革与开放之间的联动。

  作为当年的下乡知青和青年工人,特别是能够有机会参加高考且得以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七七级”大学生,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从那时候开始,我的生活和工作都与改革开放的大潮同节奏、共命运。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观察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类历史的发展不是自然时间的均质化流淌,而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创造性活动而展现其发展节奏的。历史有时是以社会变化量的积累为主,长时段内似乎停滞不变;有时展开的则是社会发展质的飞跃,在短时间之内就出现结构性、革命性变化。当人们的认识和社会模式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时,历史就会大步前行;当人们的认识和社会模式与历史发展的趋势相悖时,历史的脚步就会踌躇不前。社会革命的本质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面对40年奇迹般的发展变化,我们不能不赞叹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就作出了“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的判断。正是这种革命精神推动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中国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价值旨归。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解放生产力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改革开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改革开放让中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仅仅用了几十年时间,中国的面貌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就是因为这个历史性决策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指出的,“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总结改革开放经验,乘势而上,在新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首先,改革开放要有新目标。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就在于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党规划未来的理论望远镜。但是,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理论化的目标无论多么高瞻远瞩,都是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任何目标或目的都是对现实进程的观念性反映。历史发展到哪里,观念才能更加贴切,目标才随之清晰起来。创新性的理论必须随着实践前进的步伐不断推进自己前进目标的地平线。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目的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实现小康社会的设想。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人民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初期,更多涉及经济领域改革,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我们改革开放的领域逐渐有序扩大到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领域。譬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擘画改革新蓝图、吹响改革集结号,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次,改革开放要有新广度。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人类历史的经验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目前正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三,改革开放要有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改革开放到今天,容易完成的改革都已完成,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了。此时,我们的改革开放必须更加注意系统性、整体性和普遍性特征。只有通过系统性的变革,才能解决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只有通过整体性的变革,才能解决部分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只有通过普遍性的思考,才能解决特殊性的不充分问题。

  最后,改革要有新动力。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解决已有的问题时往往出现新的问题,在化解旧的矛盾时往往产生新的矛盾,我们的挑战前所未有。但是,社会总是在解决问题中发展,也总是在推动矛盾转化的过程中进步。重大的问题往往蕴含着重大的跃升,复杂的矛盾往往孕育着更高水平的发展。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围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当代中国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有许多原因和经验,其中改革与开放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改革与开放的相互推动就实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中。深化改革仍然要注意改革与开放之间的联动。我们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改革开放“双引擎”会让社会发展的动力更加澎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本身必须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加以推进,一旦失去改革开放精神,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本身了。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我们都应该成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促进派、实践者。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哲学学院教授)

标签 - 新优势,推动经济,新突破,新蓝图,三步走
网站编辑 - 曾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