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树节40年,这群人30年绿化修复国土1万平方公里

2019年03月12日 16:29:18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义轩

  春来草长莺飞,今天是中国植树节40年。时值全国两会,生态、环保、绿色、防沙治沙等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国土绿化的成绩,令人惊叹,中国增绿者的付出,值得掌声。

  以植树造林为例,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了植树造林的目标——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目前看来,任务圆满完成——2018年中国预计完成造林10611万亩。

  这令人想起前不久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可持续发展》发布的一篇“地球更绿了”的报道。

  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卫星数据,从2000年到2017年,地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18亿公顷,相当于多出一块亚马逊雨林。其中1/4要归功于中国,特别是要归功于中国的植树造林工程。

  3月1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人工造林11.8亿亩,是全世界人工造林最多的国家。他表示,我们的荒漠化防治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在中国库布其召开大会,充分肯定了中国的防沙治沙工作。

  在这些数字背后,有一群人30年来绿化修复了1万平方公里国土,他们就是“亿利人”。

  耕耘30年,改变一座沙漠

  亿利起步于1988年,主要致力于从沙漠到城市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化公园建设运营,是“中国生态环境治理领军企业”和联合国认定的“全球治沙领导者企业”。

  亿利的植树造林即始于1988年。当时,为了避免盐湖遭风沙吞噬,亿利组建了一支27人的林工队,并从每吨盐的利润中拿出5元,围绕盐湖种树种草。后来,这逐步成为一项规模化、产业化、系统化的行动。

  这一行动持续了整整30年。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随着产业发展,亿利人30年来在中国境内绿化修复国土约1万平方公里,尤以内蒙古、甘肃、西藏、华北等地区最为集中。其中,仅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治理面积就达到6000平方公里。

  亿利种植的林木种类繁多,常规的超过40种,包括花棒、沙柳、梭梭、柠条、樟子松、杨树、沙棘、沙柳、云杉、刺槐、圆柏等。

  不仅仅是植树造林,亿利拥有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宝,即蜚声海内外的“库布其模式”——依靠植树造林,恢复绿水青山,导入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位一体”的生态产业体系,“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平衡发展,挖出“金山银山”,实现“绿富同兴”。

  2017年联合国发布权威报告认定,亿利在30年内,投入产业资金300多亿元、公益资金30多亿元,规模化治理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带动库布其及周边群众10.2万人受益,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

  放飞梦想,造福全球荒漠化土地

  亿利人善于调动一切市场力量参与植树,不仅与蚂蚁金服开展合作,也创建了“亿森林”这一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引导公众参与。

  亿利人更善于借助国际化场景,播撒生态梦想——全球3600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是梦想更广阔的舞台。

  2018年12月,波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联合国“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发起“全球荒漠化土地森林增汇行动”倡议——科学利用全球荒漠化土地空间,通过绿化荒漠增加森林碳汇,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被联合国秘书长南南合作特使切迪克誉为“世界效仿的典范”。

  在王文彪看来,当前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普遍存在“重减排、轻增汇”的问题。与其为怎么分蛋糕争得不可开交,不如一起把蛋糕做大。

  数据显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且仍以每年5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如果人类能够将1/10的荒漠化土地变成森林,将意味着全球每天增加碳汇10万吨、水分涵养15万吨。如果能借鉴“库布其模式”,在荒漠化土地修复的基础上完成产业导入,那么“帮助全球1亿以上人口脱贫”梦想可期。

标签 - 亿利,绿化,地球卫士,植树节,生态文化公园
网站编辑 - 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