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战略定力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爬坡迈坎”

2019年06月20日 15:57:38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吴大磊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当前,我国环境治理力度逐步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但也应看到,环境治理进程总体仍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左侧“爬坡迈坎”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攻坚期和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必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和长期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牵涉到生态建设、环境治理、资源节约与利用等现实问题,也涉及到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转变、生态理念和生态文化的培育等长远问题;不仅要建设一系列环境治理“硬工程”,以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也要建设完善制度体系等“软工程”,以促进形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兼具阶段性和长期性特征,需要长短兼顾、“软”“硬”兼施,持之以恒。

  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体现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采取的策略有所不同。环境污染具有区域发展阶段性特征,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工业化起步期,经济规模扩张将伴随着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幅增加,此时开展环境治理的技术和财力资源匮乏,需要更多地进行末端技术治理和建立环境准入门槛,缓解经济规模快速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强大压迫。在人均收入进入中高收入阶段,此时有较充足的资源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对环境规制的承受力也大大增强,但呈现的环境问题也将更加复杂,应更多地采取输入端治理策略,通过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来解决环境问题。当人均收入进入高收入阶段,此时逐步迈向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双赢阶段,应立足建设完善的法规和制度体系来实现治理的长效;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环境产品来满足人民更高需求。因此,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新阶段,新的生态环境问题仍会不可避免地显现,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趋更高品质和多元化,需要采取符合阶段特征的应对策略。

  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体现在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生态文明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文明形态,构建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注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准确把握污染防治攻坚战与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的关系,对严重影响人民生产、生活的突出污染问题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运用打“攻坚战”的方式在短期内解决;对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难以在短期彻底解决的问题,就要立足打“持久战”。

  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政绩观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需要领导干部树立“生态守望、久久为功”的生态政绩观,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利在当代与功在千秋之间的关系,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这样才能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持续性。

  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政绩观需要“功成不必在我”的高远境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领域各方面全面推进,有些工作能短期见效,但有些工作很难做到立竿见影,需要好几届领导班子传承接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高远境界,只要是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就全力去做,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本届任期内的努力。

  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政绩观需要“难题不后移”的历史担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能顾此失彼,只注重“易、短、快”的显绩,忽视“难、长、慢”的隐绩。当前,我国正处于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关键时期,肯定会遇到各种难题,领导干部在遇到这些困难时不能拖,越拖解决的难度越大,不能总想着把难题留给继任者,留给后人,要敢于碰“硬骨头”、敢于涉“深水区”。

  必须练就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本领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关键在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是“鱼和熊掌”只能得其一,两者是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各级领导干部就是关键的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持续提升领导素质和能力,练就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执政本领。

  当前,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方面出现的“两倾向”现象或多或少都与领导干部的“本领危机”有一定关系。第一个倾向是重发展,弱保护。为了GDP不惜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然存在;当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的念头。第二个倾向是重保护,弱发展。为了完成上级考核目标,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不顾经济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简单粗暴“一刀切”,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两倾向”现象产生的原因除了少数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更在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应对手段。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也不能反对发展,这都需要有足够的智慧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本领恐慌的饥渴感提升领导素质和能力,以同时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日益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只有这样,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成功“爬坡迈坎”,行稳致远。

  (作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标签 - 生态文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生态建设,生态优先,生态文化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