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研讨会”综述

2020年09月25日 11:33:13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王海燕

  《求是》杂志2020年第16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驾驭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9月19日上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社、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以视频、现场和通讯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研讨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致辞并作会议总结,副院长陈江生、党总支专职副书记薛伟江分别主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会议。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的10余位专家学者发言。与会专家学者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重要意义,并就下一步推进创新发展应坚持的方法原则和重要内容等提出了思路建议。同时,就《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教材提纲和编写工作提出了建议。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

  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张占斌认为,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现实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思想精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论成果,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一是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奠定了新时代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立论基点。二是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明确了新时代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政治方向。三是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了新时代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时代主线。四是阐明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研判,揭示了新时代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重点难点。五是阐明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建构了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六是阐明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注重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转化为经济治理效能,增强了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自信。七是阐明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确定了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的基本范式。八是阐明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明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新时代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实践舞台。九是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释放制度红利和发展动力,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刻画了新时代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演进方向。十是阐明了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开放合作,强调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宽了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世界眼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开拓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一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和“七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就打赢三大攻坚战,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确保经济安全等提出许多新论断新思想。这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创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而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加定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发展新境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社长蒲实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形成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指导,在融合国内外减贫理论精髓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贫困与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发展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发展新境界。一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贫困根源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认为,生产力发展不足是导致社会主义社会存在贫困的主要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被视为反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二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反贫困理论。“精准扶贫”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又对其进行了完善和发展,以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贫困治理方式为继续推动反贫困工作创造了可能。

  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意义

  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认为,中国在从小康社会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恰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博弈前所未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中国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变局中的重大问题,需要创新原有的经济学理论。当代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经济学史,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仍然是政治经济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蒲实认为,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大潮中,能不能驾驭好中国经济这艘大船,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作为一门在回答和解决时代课题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学科,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发展理念和制度支撑。张占斌认为,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经济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发展理念和制度支撑。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明确了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主要任务,按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强调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实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积极应对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时代挑战,主动回应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使命,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向了新境界。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宝贵经验的总结,为新时代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道路指引和方向遵循。

  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认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所处时代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推动理论创新。要摆脱先验论导向。由先验的理论出发求证先验的理论,只能形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不能解释现实的经济问题。要克服模型导向。模型导向是一种依据数学模型的抽象分析,着力点不是针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简单排斥模型分析方法,但否认模型导向。需要的是重大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导向的理论创新。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要回应问题。要准确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指导力,要以对现实经济的解释力为基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要处理好三大关系。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要妥善处理三个问题。一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坚持实践第一,总结好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并上升为科学理论,再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二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立足中国国情,认真研究时代和世界。加强对时代发展提出的重大课题研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经济思想,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三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要反对以西方经济学剪裁中国实践,把中国实践装进西方理论筐里的倾向。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单一学科和少数人的事情,而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汇聚广大的学者队伍,共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辉煌。

  坚持研究现实问题。刘守英认为,以问题为导向是科学的方法。一是以问题为导向是准确认识国情和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理论的好坏在于其是否基于国情,理论的作用在于是否与国情相契合。理论出错往往由于无视国情的生搬硬套和拿来主义。二是以问题为导向更能形成解释和解决社会变迁问题的理论。以问题为导向,找准所研究的问题,求解解决问题的方案,就不容易出错。三是以问题为导向符合经济科学的研究规范。以问题为导向就是基于所列出的问题,建立和设定一组假设和前提条件,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坚持正确科学的研究路径。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简新华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存在两种偏差。一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寻章摘句,完全否定和拒绝西方经济学,缺乏对实际问题特别是新问题的深入研究探讨。二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过时,主要引进、学习、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在新时代,我们要从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出发,紧密联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参考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有用理论和方法,坚持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必须遵守逻辑一致性原则。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理论如何才能彻底呢?首要的一点是必须遵守逻辑一致性原则,也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不能出现逻辑矛盾,否则就是不正确的思维。开展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商品经济及私有制的关系、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绝对地租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都要保持逻辑一致性。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重点内容

  政治经济学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洪银兴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要研究以下这些方面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林兆木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新论断新部署。这要求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加注重各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联系和协同推进,更加注重每项基本经济制度中两个方面的彼此协调和相互促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全面贯彻“两个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全面贯彻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生产资料分配决定生产成果分配,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分配方式必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而各类生产要素按贡献决定报酬正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体现。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发展实践证明,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巨大优越性,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力保障。

  新时代中国经济理论创新的概念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进行理论创新首先应从概念出发,有概念,然后才能形成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追求高质量发展,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涵盖三个层次。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孟捷认为,现代经济的构造要有三个层次,一是经济学的理论或范式,二是历史制度分析,三是政策分析。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标签 - 习近平总书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网站编辑 - 徐辉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