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自然生态生命共同体 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2019年01月17日 10:44:42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张修玉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与“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核心都是突出“共同体”,前者强调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统筹治理,后者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角度出发,保护自然生态的生命共同体既是人类共同的利益,又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为此,无论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是在全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都应牢牢把握“共同体”理念,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首先,运用系统思维,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一是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部署需要以问题和生态功能为导向,通过分析生态环境现状,认真梳理各个环境要素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研究和甄别,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真正摸清生态系统状况与变化趋势,为生态保护修复和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撑。

  二是划定生态保护与修复部署片区。依据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生态功能定位,确定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部署区域。综合生态调查评估结果和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考虑地形地貌、河流水文、土地植被等自然环境,确定以流域为范围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布设片区。然后,针对突出问题,分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空间布局方案。按照“一块区域、一个问题、一种技术、一项工程”的思路,形成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三是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改变按生态要素或资源种类保护治理的工作模式,在明确生态环境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水环境保护治理、农牧用地保护、水土流失预防、生物多样性保护、矿山开采治理等,研究出一套包含树种选择、生物廊道建设、水质处理等方面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都很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修复。

  四是建立健全工程实施保障制度措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实地调研生态保护体制机制的基础上,依据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从组织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资金筹措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监测预警、信息化管理、公众参与监督等方面,提出生态保护修复体制机制创新的方向、任务和路径。

  其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为发达国家打造了全球市场、转移了低端制造业,但也导致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现实经验证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依靠转移低端产业将污染转移出去,而发展中国家却无处转移这些污染。为此,必须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重建生态环境保护新秩序。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努力探索实现物质丰富、社会稳定、政治平等、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明之路。

  虽然当今世界存在着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与不同社会制度,但生态文明会让世界各国共谋人类共同的未来。当前,应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集思广益,各尽所能,把多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打造人类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标签 - 生态文明,生态保护,共同体,保护自然,干部绩效考核
网站编辑 - 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