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为治污攻坚凝聚共识

2019年02月20日 14:03:24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刘贤春

  要认清支持企业不是放松管理,也不是以前执法力度过大现在要踩“刹车”,而是形势对环保执法管理提出了高要求,要处理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执法者要提高执法管理水平,增强服务企业能力,与企业想在一起站到一块,在项目、资金、技术、治理、竣工验收等方面,能帮十不帮一,倾力而为又不越红线,推进企业绿色发展。

  新年之初,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恒秋引用省政府刚出炉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管理成果,阐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为统一、相互作用的关系,对“环保影响论”给予有力回应。数据显示,2018年,安徽省GDP增速8.02%,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都在10%以上;污染攻坚战首战告捷,尤其空气质量指标多年来首次实现大幅改善,优良天数比例为71%,比2017年提高4.3个百分点;1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12.1%。

  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和成果及时公布于众,推动形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良好的舆论氛围,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我们知道,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地方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出现了弱化,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劲头发生了松动,将经济下行压力简单归结于环境监管过严的模糊认识有所抬头,放松环境监管的风险有所增加。当前,必须及时澄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影响经济发展的悖论。上下一心,凝聚共识,形成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对此,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首先,着力澄清“环保影响论”。前一段时间,生态环境部门及媒体曾通过大量案例报道,对“环保影响论”进行正面回应,但现在还有“余音”。这样的言论声音虽很微弱,却能蛊惑人心,若不及时回击,可能对环保执法管理造成干扰,甚至影响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工作。当前,2018年全国及各省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生态环境高水平管理成绩单业已公布,这是回应“环保影响论”最有力的武器。

  发展与环保绝不是对立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互为关联、互为推动、互为作用的统一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体现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经济发展指标上去了但生态环境指标下来了,绝不是高质量。确实有些企业受到了环保严管的影响,但不是环保守法企业,而是违法的“散乱污”企业。这些企业污染严重,资源环境消耗大,侵占了其他守法企业的生态环境资源,危害生态环境和群众健康,必须进行重拳整治。生态环境严管高压营造了“良币驱逐劣币”的发展环境,倒逼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企业退出市场或转型,腾出了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促进了优秀企业高质量发展。

  诚然,有个别地方在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过程中,采取了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做法,给一些企业利益造成了伤害,但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开始切实解决。生态环境部严肃要求,要一步一个脚印,有序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坚决反对脱离实际,“层层加码、级级提速”;坚决反对“一律关停”等简单粗暴处置方式。

  其次,消除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执法管理的顾忌,轻装上阵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支持经济发展,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生态环境部与中国工商联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等。但一些利好措施,却被有些人曲解为环境执法力度过大而踩“刹车”,这也让基层环境执法者在工作中心生顾忌。

  要帮助基层环境执法管理人员丢掉包袱、坚定执法定力,就要学习透、理解准生态环境部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做到执法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要认清支持企业不是放松管理,也不是以前执法力度过大现在要踩“刹车”,而是形势对环保执法管理提出了高要求,要处理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执法者要提高执法管理水平,增强服务企业能力,与企业想在一起站到一块,在项目、资金、技术、治理、竣工验收等方面,能帮十不帮一,倾力而为又不越红线,推进企业绿色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环保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言论确实迷惑了一些人,这些错误观念亟须扭转。对于社会上一些舆情不时炒作生态环境保护影响经济发展,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坚决反对。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作用,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标签 - 刹车,治污,环境执法,环保影响论,生态环境保护
网站编辑 - 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