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分类审核数据

2019年08月22日 09:04:22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张颖 董昌鉴

  对于如何有效审核污染源普查数据,笔者结合亲身实践,建议因地制宜分类审核,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了解污染源普查数据构成,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主要有三大部分数据,分别是在污染源清查阶段,采集的污染源普查名录库及企业基本信息;在普查阶段采集的普查对象基础数据,包括生产原辅料、产品、工艺等;在数据录入阶段,系统计算出调查对象的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数据。这些数据量大,来源多样,类别众多,审核难度大、耗时长,审核时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

  二是明确数据审核路径,做到有章可循。比如,可以通过人工进行原始数据审核,即运用环境日常监管和行政记录信息强化校核比对,根据企业各类台账进行比对分析,核对不一致的问题,确定准确的信息。再比如,利用软件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利用污普系统中的强审功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逐项修改,软件无法实现或者软件未开发完成的,可人工完成审核。还可以以产排污核算为核心,计算产排污量的关键指标进行审核。或者由质量控制单位对数据进行审核,全面覆盖所有普查对象,主要审核表格中数据的完整性、逻辑性、一致性、规范性、合理性和准确性等。

  三是创新数据审核办法,做到快捷有效。不管选择何种路径进行数据审核,在处理数据不符合项时,都应该因人而异、因地而异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审核,否则将事倍功半。一份完整的工业源表单数据少则几十条多达几百条,对于数据的缺漏项,利用软件及excel导出功能筛选可以一眼看出;而对于数据是否符合逻辑性、合理性就困难得多,这就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审核。

  以笔者所处的福建省松溪县为例,松溪县工业企业较为集中且规模较小,工业源普查对象多为茶叶加工、竹木粗加工和家具制造、罐头生产企业,铸造、电子器件加工为少数。根据企业特点,可以采用分类处理的方法进行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即以行业进行分类,企业数多的为大类,企业数量少的为小类。

  首先,对全县所有工业源行业类别进行分析,把数量较多的茶叶加工、竹木粗加工和家具制造、罐头生产企业列入大类。通过填报信息的漏填筛查审核,保证数据填报的完整性后,开始进行较为复杂的信息逻辑性和一致性审核。对于茶叶生产、竹木粗加工这类生产工艺较为简单的企业,相同的行业,他们的产品类似,生产工艺和工段也有很大重合,无论在消耗单位原料生产出的产品量比例,还是产值与产品的比例都偏差不大。比如,通过审核多家竹木粗加工厂,可以得出竹材的利用率约为60%-80%,产生的固废中竹头、竹尾及竹屑质量与体积比约为1:3。利用经验数值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容易发现产品、原料、产值等是否符合逻辑性,数值若偏差较大则需核实实际情况。对同行业其他企业,可以借鉴经验数据进行比对审核。

  其次,在审完数量较多的大类企业后,再针对小类企业进行审核。铸造、电子器件生产等企业,数量虽少,但原料多样、工艺复杂、工段繁杂,需要集中力量逐个审核。通过普查档案资料比对、排污系数手册核对、现场核实等方式,保证原料不乱、工艺不错、工段不漏,确保审核质量。

  最后,分类审核离不开档案的收集和保存工作。基础表单、现场照片、企业环评等相关资料,在数据审核过程中可以作为佐证核实实际情况,让每个数据来源都有据可依。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生态环境局)

标签 - 数据审核,数据填报,数据来源,污染源,数据录入
网站编辑 - 张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