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规模扩大、数字化战略扎实推进
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文化服务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向绿向新,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能源革命的主攻方向。”
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
从2019年1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国家试点县(市、区),到2022年51个省级重点推进县(市、区),再到2023年全面推开,近年来,河北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丹江口库区环境持续向好,折射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1979年至2023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居世界首位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创新航空货运模式,建设内陆开放“空中出海口”
深夜,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灯火通明,货机引擎轰鸣。产自中国的电子产品、生物医药产品、汽车配件从这儿“隔夜达全球”,南美三文鱼、北美龙虾、泰国榴莲经此中转后送上各地百姓餐桌。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从2522万人到1.6亿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为教育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家门口”社区医院里的新故事
打开“人民村家庭医生团队”群聊,家庭医生每天在群里发送健康科普小知识,耿跃明会仔细阅读每一条,并顺手转发给家人朋友,“学习传播健康知识,保持良好心态,现在我也成了一个健康卫士了!”
翰墨颂华诞 丹青绘盛世
在艺术的海洋中,众多佳作如时代之镜,映照出新中国75年来的风雨兼程和辉煌成就。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未来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六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奋斗史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华章的必然要求。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攻坚克难重要阶段,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昂扬斗志迎接挑战、以奋进拼搏开辟未来,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五
新时代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织就世界最大医疗保障网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强对医保工作统筹谋划,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日益健全,建立起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医疗保障网,群众就医用药负担持续大幅减轻,全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安徽金寨:特色产业助增收
走进大湾村,一排排洁白的小楼错落有致,与对岸古朴的老屋遥相呼应,它们是脱贫攻坚的胜利果实,更是村庄蝶变的见证者,讲述着大湾村从贫困到振兴的华丽转身。
海南琼海:革命老区焕新颜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在海南省琼海市万泉河畔,这首经典歌曲深情传唱着琼崖革命根据地“红色娘子军”的故事。
在改革创新中作答时代考题
聚焦推进工会改革创新,全国总工会以“服务化、体系化、品牌化、创新化、数智化”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工会工作总效率、总能力。进入2024年,工会系统全面实施工会数智化建设工程,为职工提供可感可知、直接直达的服务,并带动各级工会形成上下联动、统筹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四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
昂首迈向体育强国
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世界不仅见证着中国竞技体育不断勇攀高峰,更通过体育这个窗口看到中国的飞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文旅增色 幸福感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从49.7元到39218元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生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从古而来 向新而生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着力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赓续历史文脉 建设文化强国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游人如织。何尊、逨盘等珍贵青铜器,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青铜铸文明——周秦文明之光》展览向观众生动展示青铜文化和历史。
中国航天:逐梦浩瀚苍穹
自1994年立项,30年栉风沐雨、接续奋斗,中国的北斗系统已成为靓丽的“国家名片”。北斗的高精度服务正像水、电一样,成为触手可及、随需而用的公共服务。
从25亿元到9014亿元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每年为25亿元至30亿元,到80年代末期年度投资总额已超100亿元;2022年,投资总额达9014亿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6.7倍,年均增长10.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二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守护亿万人民的健康福祉
在近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人表示,贫困地区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服务人员的服务“空白点”被历史性消除,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胜利,已经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
崖上石寨成网红
路通,人畅,村庄活。依托赤水崖景区在龙洞村建设的发展机遇,当地村民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核,以旅游为载体,吃上了文旅饭。
甘肃庆阳:竞逐数智产业新赛道
一个崭新的“东数西算”数据融合创新示范区、国家红色数据资源集聚示范区、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和企地数智融合示范区,正在庆阳这片红色热土上快速崛起。
工业经济跨越式增长,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坚定
这是持续筑牢的发展根基——从一穷二白起步,到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体经济持续壮大,大国发展固本培元。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75载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恢弘壮丽的史诗,铸就了人民共和国彪炳史册的伟业。穿越历史烟云,一个真理昭示未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法治中国根基不断筑牢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古村征地拆迁”普法短剧,在江西省抚州市“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班演出,100余名“法律明白人”现场分析案件,总结如何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从2015年起,当地探索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群众的守法用法意识日益增强,让乡村风气为之一新。
以“基层善治”夯实“中国之治”
植根基层,深耕基层,“坚持矛盾不上交”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历经岁月的洗礼和实践的检验,新时代“枫桥经验”早已遍地开花,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之治”的一张亮丽名片。
从11.2万亿元到53.9万亿元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强大支撑作用。
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
水草丰美、候鸟翔集,秋日的乌梁素海在蓝天白云掩映下,碧波荡漾,水天一色……得益于近年来开展的系统治理,这颗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塞外明珠”,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金融是国之重器。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金融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科技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科技强国的基础更加坚实。
心怀国之大者 护航大国工程
监督组实行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和纪检监察干部混合编组,优势互补、协同发力,有效提高了监督的精准性和效率,有力推动了水源地保护和后续工程建设。”
从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经历了产业规模由小到大、技术水平由低到高、产业竞争力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从130.26亿元到50.97万亿元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结构逐步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投资效能稳步提升,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供给结构方面的关键性作用不断增强。
融湾入海开启幸福生活
为充分发挥苏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梅县区大力发展集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野外拓展训练、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红色经典旅游项目,助推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提质增效,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从一次生动的课堂教学,能感知教育现代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渐提升,触摸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跃升的发展脉搏。
从“靠山毁山”到“靠山养山”
“今年夏天,客房几乎每天都爆满。”鸾山镇桃源村村民涂新民高兴地说。近些年,他在村里开了一家民宿,游客不仅可以享受安静舒适的环境,还可以在周边体验采摘水果、漂流溯溪等活动。“事实证明,我们老百姓把山养好了,一样可以靠山吃山。”涂新民说。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新中国成立7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从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到国产大型客机C919、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商业化运营,中国制造不断攀上新高度。
从11.2万亿元到256.24万亿元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金融事业走过了光辉的历程。数据显示,2001年末,我国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2万亿元;截至2024年8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56.24万亿元。金融事业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用心守护亿万人民健康福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着力构建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用相对较少的投入解决了全世界约六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看病就医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14亿多人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交通运输:南来北往便捷畅通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几代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正从交通大国加快迈向交通强国。
绿饭碗就是金饭碗
金秋好时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天高云阔、山川如画,黄河及其支流在该自治州阿坝、红原、若尔盖、松潘4县静谧流淌。这片流域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也是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
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谋划开展一系列具有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我国生态文明之路越走越笃定、越走越宽广,在中华大地上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
向海图强,“蓝色引擎”动力澎湃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到如今海上的风吹亮陆地的灯、一朝咸水变淡水、优质海水鱼摆上餐桌……我国海洋产业欣欣向荣,托举出一片蔚蓝色的经济新空间。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