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读 经济 政治 文化 党建 社会 科教 国际 国防 生态 纵论 来稿 论坛 专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下中国,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现今所面临的种种现实相结合,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历史使命。在本次"中国模式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论坛中,各方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积极的探讨。但需特别指出的是,与会学者的发言仅限学术交流,各方观点也属一家之言,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各种纪念活动渐入热潮。一场名为"中国模式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论坛于4月10日在京召开。为期一天的论坛围绕"中国模式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下的意识形态创新、执政思路演进、市场经济实践和社会文化建设等重要问题展开。更多 >>
指导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主办单位:文化纵横杂志社     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北京修远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会    特别支持:求是理论网
学者发言
坚持推进中国模式的话语体系
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中国模式的同时,也必须在理论上推进中国模式的话语体系以取得和发展我们的话语权。
"内在超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找到与中国的主观衔接点,其中既包括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理论的接受心理,也包括中国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思想体系所提供的本土文化土壤。
论中华传统的根本特性
学习与消化外来文明、传承与复兴传统文明必须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历史大势表明,中央集权与人民共和的大一统政党国家最适合中国的现代化进展。
中国模式若干基本问题初探
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的话题为国际主流学术界所高度关注。相应的理论争论就不断出现:有没有中国模式?它包含什么内容?其前景是什么?
中国现代化路径的适应性选择研究
现代化的路径是多元的,与力争实现现代化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在走向"现代"、不断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拥有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包括方向的权利,而且具备这种能力。
中国共产党文化战略的延安经验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反对帝国主义成为和社会主义的理想,符合中国人现代性追求的基本诉求;而对于民族性的强调,是当时战争状态下民意的体现,而对于科学的追求则延续了启蒙的精神。
中国公务员的政治意识与现代行政官僚制的形成
本课题研究主要建立在对513个公务员调查样本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描述出中国公务员政治意识基本轮廓,进而对中国现代行政官僚制的形成和今后中国政府治理的发展加以展望。
中国现代学术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中国本土学术的消亡到西方知识体系的全面移植,深入认识中国现代学术的转型过程,不仅是我们复兴中国本土学术的基础,也是更为理智地引入西方学术的基础——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嘉宾点评
文化纵横杂志社社长杨平致欢迎词
潘世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经受了实践的检验
萧思健:鼓励中青年学者对现实的关切
相关阅读
· 王伟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认识成果
· 何毅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 刘昀献 :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雷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60年
· 吴新文 :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关怀
· 王绍光 :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3.0:重庆经验
· 衣俊卿 :多向度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
· 李德顺 :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强调问题意识
· 陈先达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
· 田培炎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合作单位
策划编辑 : 高霈宁       网页设计 : 曾 琦
【《求是》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英才】 【投稿《求是》】 【投稿本网】 【意见反馈】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qstheor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求是杂志社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05083839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