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稳健前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生长于中国社会土壤,形成于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是植根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丰富起来的,不仅保障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人类社会发展增添更多色调、更多范式、更多选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和深刻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紧紧围绕“坚持和巩固什么” “完善和发展什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提出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网信办与求是杂志社共同组织“中国稳健前行”网上理论传播专栏,邀请思想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系列理论文章,即日起在求是网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作者:龚维斌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让乡土中国变成了城乡中国,改变了传统的熟人社会。社会关系需要重建,社会结构需要调适,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需要重构,社会治理共同体就是回应这种变化要求的有效选择和创新。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作者:蔡志强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科学制度安排。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作者:包心鉴 要一切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构建和完善政府治理体系的根本目标导向和核心价值导向,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民生发展彰显中国制度与治理优势

民生发展彰显中国制度与治理优势

作者:郑功成 全国人民从饥寒交迫走向美好生活,中国民生发展的进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作出了最好诠释,也向世界揭示了中国人民为什么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
“一国两制”:国家治理体系伟大创举

“一国两制”:国家治理体系伟大创举

作者:齐鹏飞 在实践中,必须以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为基础和前提,必须坚决维护宪法和港澳基本法的尊严和权威,必须具有坚守初心和使命的“底线思维”,以确保“一国两制”在港澳行稳致远。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作者:陈向阳 此次全会是对信息化全球化时代错综复杂的“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等重要议题的回应,也反衬出在世界多事之秋“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中国之治”的定力与魅力。
发挥制度优势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发挥制度优势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作者:万军 董战峰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进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绿色发展理念的成功实践。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

作者:黄承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战略部署,要求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瞻远瞩和历史担当,必将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根本性、全局性的深刻变革。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作者:姜辉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重大的思想文化制度创新,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关系到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

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

作者:理达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信仰、思想、道德支撑,对于增进社会成员对制度的认同、确保制度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作者:刘建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从根本上解答了制度保障的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保障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保障

作者:刘书林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优势的概括,既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命,又指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就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实现动力与平衡的辩证统一

实现动力与平衡的辩证统一

作者:李忠杰 一个社会,能否快速和健康发展,从深层次上来说,主要取决于两个机制。一个是动力机制,一个是平衡机制。任何社会的长短优劣,根本上都是由这两个机制及其相互之间的平衡决定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从根本上把握好动力与平衡的关系。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

作者:赵周贤 刘光明 刘铭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所作的科学总结,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升华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经验,必将极大推进我们党以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实现政治建军新跃升。
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作者:王伟国 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状况,深度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成效,直接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步伐和实现水平。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作者:陈甦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国家治理的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的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治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

法治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

作者:马怀德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显著成就和显著优势基础上,从制度的层面、从战略的层面规划了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些重点任务和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显著优势

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显著优势

作者:洪银兴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关键在于它能够有效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创新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创新

作者:韩保江 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深入,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和成熟。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新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新发展

作者:程恩富 王朝科 这三项制度,都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这一理论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对于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所有制优势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所有制优势

作者:胡乐明 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简单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在现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和长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作者:何自力 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要求,根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根本政治保证是党的领导,既是国民经济行稳致远的压舱石,也是国家经济治理的重要职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中国制度的科学阐释

中国制度的科学阐释

作者:郝立新 新时代中国制度建设的实践发展呼唤构建中国特色的制度理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的重大创新和理论贡献在于,它在总结实践经验和吸收以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中国制度的话语体系,以及中国制度的理论体系框架。
人民民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人民民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作者:韩震 只有好的制度,才能说明中国人民为什么愿意这样持续奋斗;只有好的制度,才能保持政策的顺利实施和不断完善。中国道路的成功有许许多多的制度性支撑,人民民主的制度性安排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把握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丰富内涵

把握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丰富内涵

作者:田改伟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要突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历史文化根基

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历史文化根基

作者:金民卿 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所具有的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社会治理思想资源,这些资源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得到创造性传承和发展,能够在新时代释放出巨大的治理效能。
制度自信的时代表达

制度自信的时代表达

作者:沈壮海 这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出发,推出的治国理政系统制度图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制度自信的时代表达,更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立下了坚实的制度之基。
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治理体系的“三个是”

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治理体系的“三个是”

作者:辛向阳 这一重大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性质与作用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人类制度文明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从三个维度认识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从三个维度认识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作者:严书翰 从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乃至于中国几千年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历史演变上看,为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提供制度保证;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上看,我们要继续推动改革开放,仍然要在坚持和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下大功夫;从应对风险挑战上看,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中国奇迹”背后的动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我们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指导,在于我们有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在于我们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
作者-侯惠勤
时间-2019-09-24
中国共产党具有崇高组织使命、严密组织体系、严肃组织纪律的高度组织化特点,展现出强大组织动员力、行动力、战斗力。组织优势是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优势的根本保证。
作者-周敬青
时间-2019-09-23
“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中国发展带给世界的是机遇,为世界经济全面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为持久的世界和平提供新保障,也为全球治理提供可参照的中国方案。
作者-黄平
时间-2019-09-22
中国经济奇迹是如何取得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作者-刘凤义
时间-2019-09-21
实践证明,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这是坚持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
作者-葛扬
时间-2019-09-20
开放不仅可以改变资源投入规模,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升级,还能够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制度供给的有效变迁。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作者-桑百川
时间-2019-09-19
我国的司法体制建设日臻完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意味着,公平正义不仅要经得起法律文本和现实生活的检验,也要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
作者-施鹏鹏
时间-2019-09-18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稳定问题,强调以法治保稳定促发展的统一,始终把维护稳定放在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重要位置,始终不忘法治在维护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石亚军
时间-2019-09-17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和随之而来的高速发展,中国在世界文化的纷繁影响下没有丧失精神独立性而迷失自我,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先进文化的引领,得益于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得益于与时俱进的文化体制改革。
作者-闻华
时间-2019-09-14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想了解一个国家发展道路,最好去观察它的文化;想把握一个国家发展驱动力,最好去观察它的文化;想判断一个国家发展前景,最好去观察它的文化。从八方面文化优势,或可读懂中国精神力量和发展奇迹。
作者-简辉
时间-2019-09-13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成功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肩负起科学社会主义伟大践行者捍卫者创新者的神圣使命。
作者-张国祚
时间-2019-09-12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信仰结合体,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作者-龚云
时间-2019-09-11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答案的基本共识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坚持对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权,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
作者-赵绪生
时间-2019-09-10
全面从严治党呈现出来的新气象,党的建设取得的新成效,汇集起了全党9000多万党员以及近14亿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和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将通过自我革命锻造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健前行。
作者-曾峻
时间-2019-09-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制度新篇,是对中华文明治国之道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展现出独有的特征和优势,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条新路。
作者-冯玉军
时间-2019-09-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建设法治中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国持续发展、稳健前行的重要保障。
作者-支振锋
时间-2019-09-07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反复印证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设计、发展和完善本国的政治制度,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道路。
作者-秦宣
时间-2019-09-06
这条民主的新路,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探索实践,已经发展成为一条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作者-陈彤
时间-2019-09-05
离开了“政治”的维度,是看不懂“中国奇迹”的。相比于实施西方“民主政体”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体现的制度和体制优势越来越明显,这是一种涵盖绝大多数人并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的“民主样态”。
作者-弘文
时间-2019-09-04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不是体现在政府形式上,而是体现在治理能力上。而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是制度整合力,因此治理能力又与政治制度密不可分。民主集中制是理解中国政治的总钥匙,也是理解“中国奇迹”的政治逻辑。
作者-杨光斌
时间-2019-09-03
与西方民主不同,中国民主道路的发展有四条经验:保障人民权利与集中国家权力并举,协商民主是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点,循序渐进地不断扩大和发展人民权利,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实施策略是“摸着石头过河”。
作者-房宁
时间-2019-09-02
真正的民主必须能够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个新事物,也是个好事物。
作者-陈融雪
时间-2019-08-30
紧跟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本身,让理论显示出时代的特征,展示出超越时代的穿透力。
作者-陈培永
时间-2019-08-29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信本质上来源于文化自信。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风险挑战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强调文化自信特别重要。
作者-陈先达
时间-2019-08-28
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不是简单地依靠资源禀赋,照搬国外发展经济学理论和经验取得的,而是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在不断探索中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发展战略、经济政策和制度形式,走出了一条有着鲜明特色的自主发展道路。
作者-侯永志 贾坤
时间-2019-08-27
在我国,对于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曾经忽视市场而重计划经济,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重视发挥政府的作用,取得了成功。
作者-逄锦聚
时间-2019-08-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作者-任保平
时间-2019-08-23
中国经济行稳致远、长期向好的趋势,是中国经济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在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历史结晶、厚积薄发。
作者-文宇
时间-2019-08-22
党的领导下有效治理体制的优势体现在权威高效的组织和整合,制度的长期稳定性、弹性和可调适性,执政党广泛的代表性和正义性,以及具有约束与激励并举的制度效应。
作者-王若磊
时间-2019-08-21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历经磨难而数度凤凰涅槃,并在执政道路上取得非凡的成功,这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所决定的。
作者-王传利
时间-2019-08-20
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致力于“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同时致力于拓展和把握好战略机遇期,党有力量,国家就有力量,人民就有信心,民族就有希望。
作者-祝灵君
时间-2019-08-19
经济奇迹的背后,本质上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不断探索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历程。
作者-周文
时间-2019-08-14